原標題:上雪域“云端”追尋崇高 一眨眼,我從軍到大西北30多年了,當解放軍報記者也有20個年頭,有幸結識了不少戍邊將士。最難忘的,還是在生命禁區的采訪經歷。云在腳下飄,車在山顛搖,人在“天上”行。 雪域高原,點少線長,海拔較高,一線哨所遠離二線幾百甚至上千公里。以前,路也不好走,加上車輛老舊,還有冬天的積雪,夏天的洪水,達坂上頻發的車輛事故,讓上下山都充滿著變數和危險。每一次高原采訪,都像穿越“生死線”一般。 1997年8月2日,部隊援建蘭西拉光纜工程,新戰士周光遠犧牲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采訪途中,與我同行的蘭州軍區人民軍隊報社編輯許明善不幸遭遇車禍,以身殉職。帶著同行的新聞使命,我跟隨部隊施工20多天,目睹了周光遠的父親和哥哥替他完成施工任務的整個過程。我與宣傳處長張應銀采寫的《戰士為國捐軀,親人深明大義》等稿件,連續在軍報刊發。這篇消息稿,還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2002年3月1日,阿里軍分區什布奇邊防連連長劉長峰,倒在工作崗位。我和解放軍報編輯劉明學,踏雪走進遙遠的阿里采訪,前后28天。初次上山的劉明學,出現了強烈的高原反應,連給他喂的速效救心丸都粘在嘴唇上不能吞咽。幸好有醫生跟著,趕緊給氧,做心臟復蘇,才把他救了過來。按照慣例,部隊可以申請直升機送他下山,但卻被他拒絕了。后來他一路采訪,一路險情不斷。萬幸的是,他回到了北京,可頭發卻幾乎掉光了,身體也大不如前。然而,這次我們采寫的《什布奇,留下一個綠色背影》《長峰,我用微笑為你送行》等3篇通訊,刊發后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2003年5月27日,新疆軍區某汽車團營長徐黃文,犧牲在執行任務途中。我沒有見過徐營長,為了掌握細節,我隨車隊上了一次山,給阿里高原哨所送給養物資。我開著裝有12噸大米的卡車,沿新藏線行駛1000多公里。車隊走了13天,我體驗了翻越達坂的危險與疲勞駕駛的艱辛。我采寫的《墓碑前的深情訴說》等2篇通訊,被部隊組織學習。 2005年8月1日,阿里軍分區山崗邊防連軍醫傅先鋒,騎馬巡邏途中,墜入山崖河中,不幸犧牲。他生前,我曾采訪過他。為了彌補細節,我也騎著馬重走了一次他犧牲的巡邏路。我采寫的長篇通訊《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脈》,在軍報刊發后,他家屬從河北老家打電話對我說,傅先鋒可以告慰親人了,她將來要把報紙留給沒有出世的孩子。 這些年,我陪同軍報編輯上高原采訪很多,不少同志都經歷了生死考驗。2000年9月,我陪同胡君華編輯到南疆邊防連隊采訪,夜里12點多,他出現嚴重高原反應,我連夜用車急送他下山,到凌晨6點多到達營部,一晚上才走了70公里山路。2001年4月,我陪同姜寧編輯,到南疆邊防哨所采訪,途中他高原反應,幾次差點從馬背上栽下來。我扶著他,堅持登上海拔5042米的冰山哨所。 2007年11月,軍報總編室編輯郭天一與我相約到南疆邊防采訪。我因隨海軍出訪,回來晚了3天。郭編輯怕大雪封山,電話里說他先上去采訪,讓我隨后上來。不料,采訪途中因車禍,郭天一編輯和新疆軍區后勤部新聞干事王倫軍,永遠地留在了南疆邊防。 新聞是追尋崇高的事業,我們的同仁,在追尋中也變得崇高。這就是我追尋的力量和目標!(馬三成作者系解放軍報社蘭州軍區分社社長) |
相關閱讀:
- [ 09-06]夫妻養路工堅守“天路”16載 歷險300多次(圖)
- [ 09-22]國際空間站“遠征36”的太空歷險
- [ 06-14]攝影師為兒子拍奇幻“黑板歷險記”
- [ 04-24]陳光標災區歷險記:差點被萬伏高壓擊中
- [ 04-14]不實低價引誘上鉤 中關村電腦城“歷險記”
- [ 06-22]南極小企鵝迷路 歷險漂流數千英里到新西蘭(圖)
- [ 02-25]一起走過——記利比亞中資公司人員歷險后撤離回國
- [ 12-06]丁丁歷險記中“丁丁”原型去世 15歲環游世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