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山澤/漫畫 2015年12月9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三元橋附近的民生國際旅行社(以下簡稱民生旅行社),發現這家號稱“京城首家大規模旅游體驗店”的公司大門緊閉,數次撥打旅行社客服電話未有回應,只剩“如銀行一樣堅實可靠”的廣告招牌赫然在目。 民生旅行社所在大樓保安告訴記者,公司這段時間都沒有營業,早前還有不少旅客上門來討債,現在冷冷清清,也不知道是搬走了還是徹底倒閉了。 保安說的“討債”,是指旅客要求旅行社返還出國旅游保證金。記者聯系到多位被民生旅行社拖欠保證金的旅客,他們均表示,為了參加民生旅行社推出的出境游,他們每人交納了5萬元至25萬元不等的保證金,但在回國后幾個月,對方以“簽證還沒消”“還在排隊”等各種理由拖欠。截至去年11月,僅通過網上自發聯絡的受害者就有150余人,拖欠保證金近千萬元。其中只有極少數鬧得特別兇的旅客拿到了錢,其他人還在苦苦等待。 “在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5》中提到,2014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次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與2013年相比,同比增長19.49%。從總量上來看,已經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世界客源地。”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研究所所長蔣依依告訴記者。但伴隨著出國旅游熱度上升,也出現了一些旅行社及工作人員對旅客交納的保證金逾期不還、挪作他用的現象。由于目前旅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未對出國旅游保證金作出規定,旅游業對于如何收取、保存和退還也沒有制定明確規則,旅游保證金管理一片亂象。 千萬保證金到期未退 楊先生夫妻怎么也不會想到,在經歷了一場愉快的歐洲之旅后,又走上了一條討債的漫漫長路。和他們一起走在這條路上的,有數百名與他們有同樣遭遇的游客。這群人希望追回被旅行社扣下的高達數千萬元的旅游保證金,不過從目前的情形看,他們仍然不清楚何時能拿回這筆錢。 事情的起因是2015年8月一條來自民生銀行的旅游推銷短信:“民生旅行社推出荷德法瑞奧5國11日古典藝術之旅,售價18888,刷民生信用卡,享兩人同行一人免單。”楊先生是民生銀行老客戶,而且正好有出行計劃,看到這條短信后便在民生銀行網上商城購買了這款旅游產品。 付款成功后,正準備享受美好假期的夫妻二人,卻被民生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要求向旅行社交納5萬元的出國保證金。這讓不是第一次出國旅游的夫妻兩人心生疑竇,因為按照過往的經驗,出境游只需提供資產存款等證明,或者凍結銀行資產即可,從來也沒有向旅行社交過保證金。 夫妻二人權衡之后,決定放棄這個旅行計劃,便要求民生旅行社退還已支付的款項,不料對方表示,旅游費用已經交納,如果不交保證金,導致辦不了簽證屬于客戶違約,旅游費用不予退還。并且,民生旅行社還言之鑿鑿稱,交納保證金的事項在網上已經寫明。楊先生得知后才恍然,可能是一不小心掉“坑”里了。楊先生隨后重新查看網上商城關于旅游產品的描述時,在極其不顯眼的位置發現“簽證保證金”的字樣。最終,楊先生只能妥協,支付了共計10萬元的保證金。 但旅行結束后幾個月,民生旅行社并未按照約定及時返還保證金。楊先生夫妻只好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國家旅游局等部門投訴,結果在維權的過程中,發現和他們一樣被欠保證金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建立了討債QQ群、微信群,每天互相告知維權的進展,共商解決對策。 這些未獲得退款的旅客中,不乏借錢交保證金出國的。比如來自福建福州的陳女士等四人,共交納20萬元保證金,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向親戚借款,由于民生旅行社未退款,親戚頻頻向陳女士父親發難,老人家年過七旬還被逼寫下欠條。廣西柳州的劉先生和女兒交了10萬元,好心的朋友們幫他們湊齊10萬元,本想著回來就能還錢,可如今一拖再拖,最近朋友的母親患病住院,朋友天天追著要錢,劉先生又急又內疚且無奈。 去年11月29日,民生旅行社委托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發布了一份告知函,文件中稱:“受其委托,告知民生旅行社的游客,民生國旅、股東個人和股東的家人正通過質押股權、抵押資產等方式向融資機構獲得融資,承諾等融資資本進入監管賬戶后,對所欠全部游客保證金分三期退還,2016年2月29日前退還全部金額。” 對此,多位游客向記者表示,民生旅行社正在統計信息準備退款,但截至目前尚未還款。 |
相關閱讀:
- [ 01-13]春節出境游降價 部分熱門目的地相比去年降了五成
- [ 01-09]春節出境游"淘票"有講究:換個出發地機票省數千元
- [ 12-29]廈門疾控中心:假期出境游 別把傳染病帶回家
- [ 12-28]福州春節出境游機票價格倒掛 歐美游性價比更高
- [ 12-21]港媒:國際酒店在華搶地盤 欲爭奪內地出境游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