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周之然】“朝鮮禁用中國貨”?12日,新浪微博上認證為“深度News官網”的用戶發布消息稱,據朝鮮當地媒體報道,該國政府已下令全國禁止使用來自中國或由中國制造的商品。在朝鮮6日宣布“成功進行氫彈試驗”,遭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堅決反對之后,這則傳聞引發猜測和聯想。然而,《環球時報》記者13日查證發現,朝鮮媒體沒有禁止使用“中國制造”的任何消息,平壤許多商場、市場和飯店仍可見中國商品出售。 這條12日19時多發布的微博稱,“朝鮮當地傳媒周一報道,平壤政府已下令全國禁止使用來自中國,或由中國制造的商品。平壤政府將派員全面監查市場上的商品,嚴厲打擊所有違法的商業活動。此舉引來當地民眾極度不滿,因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商品都是中國制造,本國產的商品數量并不多,根本難以應付市場的大量需求”。至本報13日截稿時,這則消息被轉發2000多次,評論近800條。“這消息是真的嗎?”“具體哪家媒體報的?”網友紛紛留言希望知道真相。 《勞動新聞》是朝鮮勞動黨的機關報,經常刊發領導人的講話和政府重要政令。《環球時報》記者翻閱11日的《勞動新聞》看到,頭版頭條刊登的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見核科研者并與他們合影留念的消息。二三版報道朝鮮各地舉行集會,響應朝鮮新年社論,積極開展工作的情況。四版介紹朝鮮新改建的萬景臺少年宮的情況,以及朝鮮政府關心熱愛兒童的政策。五版報道了朝鮮各地舉行集會,以最大熱情投入新工作,以最飽滿的工作態度和巨大的工作成果迎接黨代會的到來。六版刊登署名文章,指責美國的對朝敵對政策導致朝鮮擁有核武器,此外還報道了一些國際局勢。 朝鮮官方通訊社朝中社11日的報道內容以介紹“氫彈試驗成功”和開展新年工作為主。其他朝鮮官方媒體也都沒有刊登所謂“平壤政府禁止使用中國商品”的消息。事實上,自朝鮮宣布“成功進行氫彈試驗”至今,朝鮮官方媒體并沒有刊登有關中朝關系的任何報道。 在獲知該傳聞后,《環球時報》記者13日前往平壤幾家常去的商場,看到里面和往常一樣,正在出售許多中國商品。有常駐平壤的中國朋友也對記者說,“這怎么可能,一聽就是假消息,剛剛我還買了中國貨”。 熟悉朝鮮情況的人都知道,中國商品在朝鮮占據相當大的份額。平壤的許多商場、市場和飯店都在出售中國商品,包括日常用品、食品、家電、手機等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用品。近年來,中國生產的比亞迪、哈弗等品牌的汽車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平壤街頭。朝鮮政府突然下令全國禁止使用中國商品一說既無事實也不現實。 據了解,朝鮮民眾對中國商品的印象不錯,相對其他國家的商品,中國商品更物美價廉,而且外觀時尚。《環球時報》記者接觸的一些朝鮮朋友也經常使用中國商品。除平壤外,在新義州、羅先等靠近中朝邊界的城市,中國商品的市場占有率也很高。 不過近年來,朝鮮政府在實施各種措施,加大力度發展輕工業。隨著輕工業的發展,預計朝鮮國產日常商品的占有率會逐漸提高。 |
相關閱讀:
- [ 12-17]中國貨幣政策穩健取向不變 國際經濟形勢更趨復雜
- [ 11-10]中國貨再次搶占印度市場 “印度制造”仍長路漫漫
- [ 09-18]澳反自貿協定主力被爆也用中國貨 澳官員批其“虛偽”
- [ 07-30]人民幣再次沖擊“貨幣籃子” IMF看好中國貨幣加入
- [ 04-23]涉“運軍火”在哥被扣中國貨船獲釋 船長仍被扣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