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食品添加劑濫用的問題,不能僅依靠集中曝光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能再沿用一事一查的監管方式,要從源頭加強控制并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 歲末年初,朋友小葉為排滿日程表的聚餐發起愁來。“平時不是在食堂吃就是自己下廚,要說去外面聚餐,我一萬個不愿意?!毙∪~說,餐館里的菜看上去光鮮可口,可自己回家卻怎么也做不出類似的賣相和味道。問了當廚師的表弟,才知道秘訣在于添加劑?!八f,飯店的添加劑都是通過非正規渠道搞來的,有的連廚師都不知道成分是什么。家人在飯店聚餐,表弟很少動筷子。想想看,廚師自己都不敢吃,這能讓人放心嗎?” 晶瑩剔透的蝦仁、鮮嫩多汁的牛肉、香甜爽滑的奶茶……無論是大飯店的金牌秘制,還是路邊攤檔的烤串飲品,某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雖然在坊間和互聯網上好評如潮,可發生問題被曝光,其違規使用添加劑的惡行真的令人觸目驚心,有人將飯店后廚比喻為“小型化工廠”。 客觀講,食品添加劑本身并不是洪水猛獸,其提鮮、增味、防腐等功能讓老百姓的飲食更為豐富。但近些年,濫用添加劑、非法添加的問題愈演愈烈,已演變為餐飲業內的“潛規則”,某些商家賭的就是客人一兩次就餐不會出什么大亂子,或一些添加劑的危害要較長時間之后才能顯現。 這樣坑人的潛規則為何能長時間存在呢? 首先是標準缺失,執行上存在模糊地帶。盡管新《食品安全法》明確了食品添加劑必須安全可靠,相關細則也對有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做出明示,但這些標準更多適用于生產企業,對餐飲業的約束力不大。再加上各類美食APP的興起讓食品流通環節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微信里吆喝一聲也能“開”家餐飲店,很多人便鉆了現有標準的空子。 其次是監管缺位,主動監管能力不足并存在監管盲區。目前,監管部門對添加劑相關食品安全事件的監管仍以受理投訴舉報、查處曝光事件等為主,轟轟烈烈的“運動戰”打了不少,但往往按下葫蘆起了瓢。最近,不少地方大力推廣“明廚亮灶”,廚房重地不再神秘,但食品添加劑繁多,多數建議添加量從0.1%至2%不等,廚師用多少全憑經驗和良心。并且瓶瓶罐罐放在那里,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通過肉眼很難分辨里面裝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依靠道德自覺和事后監管,焉能保證企業不為了一己私利違規使用,超量添加? 最后是處罰力度不夠,違法者心存僥幸。新《食品安全法》在財產處罰方面,將非法添加等嚴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罰款額度,由原法中5至10倍罰款提高到15至30倍。從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看,處罰力度較以往已經提高不少,但與國際上“將違法者罰得傾家蕩產”相比,處罰力度仍偏輕,震懾力仍不足。 食品添加劑安全問題,不僅關系著億萬百姓的身體健康,也事關我國餐飲服務業轉型升級。實踐證明,呵護舌尖安全,不能僅依靠對食品安全事件的集中曝光,也不能再局限于一事一查的監管方式,而是要從源頭嚴控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消除制度和管理上的灰色地帶,彌補監管漏洞,讓食品添加劑標準更統一透明,同時采取更加日常化、系統化監管方式,加大對違法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讓有關生產企業不敢再任性使用食品添加劑。 “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彼崽鹂嗬毕蹋兜拿朗辰豢椫昴隁q歲的記憶,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是每個人最真切的期冀。愿年老回首時,我們記憶里的美食不要毀于任性添加。(記者 成慧) |
相關閱讀:
- [ 01-14]代表委員議食安”:網絡訂餐優劣難辨 食品安全無保障
- [ 01-14]廈門一無證食品作坊動靜太大被舉報 經查都是三無產品
- [ 01-14]福建部署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嚴打“五無”食品
- [ 01-14]六千多新款進口食品登陸廈門自貿片區
- [ 01-14]我市開展“兩節”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
- [ 01-14]網購食品EMS承運 到福州未簽收卻又轉至三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