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歐盟委員會正式開始討論中歐關系中的一個老問題——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與歐洲每個重大問題的決策過程一樣,歐盟圍繞這一問題的討論又將是一個漫長的“思想碰撞”過程。正如歐委會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所說,談判非常復雜,“辯論”將持續數月。 法國《費加羅報》稱,13日的“導向性辯論”在歐委會委員之間展開,但是,鑒于這一議題的重要性,“它不可能在歐委會和歐洲議會的辦公大樓里就能得到解決”,最終要由歐盟28個成員國來拿主意。
目前來看,歐盟成員國在以“混亂的陣型”應對這一“戰役”。它們大體分為三個派別:模糊派,激情派,恐懼派。三個派別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個歐盟大國扮演“領頭羊”角色。 歐盟“老大”德國的態度相對模糊。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稱,德國總理默克爾雖然表示“原則上持積極態度”,但又說“中國仍有工作要做”。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近日表示,德國還沒有做出決定。法國《費加羅報》認為,德國在對華出口方面非常成功,但同時又擔心中國這個“頭號工業競爭對手”在對德出口上獲得“附加武器”。路透社13日的消息稱,德國的態度不夠明確,它將在未來的談判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繼去年力排眾議率先加入亞投行后,與中國關系處于“黃金時代”的英國這次又站在了支持中國的一邊。與英國同樣推崇經濟自由主義、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北歐國家,也主張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恐懼派以法國為代表。西班牙、意大利等受歐債危機困擾嚴重、經濟相對脆弱的國家也支持法國的立場。不過,或許出于中法友好關系大局考慮,法國政府沒有強硬的公開表態。法國《費加羅報》13日報道稱,這一問題“很明顯讓法國非常尷尬”,它只能拿歐盟來給自己當“擋箭牌”。該報提出采訪法國負責外貿事務的國務秘書,卻被推到法國外交部,而法國外交部則讓該報到歐委會尋找答案。 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法國政府面臨來自商界、民間、媒體的巨大壓力。法國紡織、建筑、冶金、電子等產業行會紛紛向政府施壓,稱一旦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歐盟應對中國“商品傾銷”的法律“武器庫”將完全失效,這對法國工業和經濟來說將是致命打擊。法國媒體近來又開始炒作“中國威脅論”,宣稱“歐洲數百萬的和法國約30萬就業崗位將受到威脅”。 持反對意見的國家除了考慮短期現實經濟利益之外,更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慣性思維”影響。以法國為例,與英國、荷蘭等“海洋國家”不同,法國不太習慣高烈度的國際貿易競爭,在全球化背景下有些“不適應”“不舒服”,難免在面對外來競爭時有保護主義傾向。奧朗德執政以來,對法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一直不滿,將與中國的貿易“再平衡”作為對華外交的重要戰略。但是,法國政府應該清楚,設置貿易壁壘限制來自中國的商品,并不是彌補貿易逆差的好辦法,增強國際競爭力才是硬道理。 歐洲的反對聲音中,還夾雜著一些美國“音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官員在去年年底警告歐盟,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等同于“單方面解除”歐洲對中國的貿易防衛,可能損害“阻止中資企業向美國和歐洲市場傾銷廉價商品的努力”。無獨有偶,歐洲媒體近日在報道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危害”時所引用的一份研究報告,始作俑者正是美國華盛頓的“經濟政策研究院”。該報告宣稱,與中國貿易“規則的改變”將使歐美工業“在廉價產品涌入下束手無策”。 美國如此“熱情”地干預中歐事務,讓人無法不聯想到它在另外一個中歐問題——歐盟對華軍售解禁問題上的“長袖善舞”。歐盟國家明智的領導人應該警惕和反思,以免為了給美國站臺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去年中歐建交40周年高層訪問期間,雙方領導人為未來關系發展做出了規劃。“一帶一路”與“容克計劃”的對接,將為雙方經濟合作創造新的契機。歐盟各國領導人應該放眼長遠,立足大局,拿出政治勇氣,做出正確決定,讓不和諧的“音符”盡快從中歐友好的“主旋律”中消失。 (本報記者 林衛光)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