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8日電 據外媒報道,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日前發布警報,提醒美國民眾在出國旅游時警惕由蚊蟲傳播的茲卡(Zika)病毒。2015年,南美洲新生兒與其相關的疾病病例急劇增加。 報道稱,2015年以來,巴西全境出現超過2400例疑似感染茲卡病毒相關病例,而在2014年,這一數值僅為147。專家認為,新生兒頭小畸形癥大面積爆發很有可能與一種蚊蟲傳播的病毒有關。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稱,孕婦需要避免前往茲卡病毒爆發的地區,如果一定要去,想提前咨詢醫生并采取相關預防措施,比如穿上長袖長褲,避免蚊蟲叮咬。 2015年12月,波多黎各報告發現了當地首起茲卡病毒感染病例,感染該病毒的人來自本地,這說明茲卡病毒已經傳播到波多黎各。 根據美國衛生部報告,其他爆發茲卡病毒感染的國家和地區多集中在南美洲,包括: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法屬馬提尼克島、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蘇里南和委內瑞拉。 茲卡病毒是黃熱病毒的一種,由埃及伊蚊傳播,感染癥狀為低燒、瘙癢、身體出現紅色斑點等,有時也可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并發癥甚至死亡,而近期在巴西東北部集中爆發的新生兒頭小畸形癥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 2015年11月28日,巴西衛生部宣布,對一名患頭小畸形癥的嬰孩進行尸檢時在其體內發現了茲卡病毒,另外兩名產婦的羊水里也找到了茲卡病毒,而她們的孩子均患有頭小畸形癥。 巴西官方統計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在全國20個州共上報超過2400例疑似新生兒頭小畸形癥病例,已死亡29人。去年同一時期,疑似感染該病癥的人數為147人。這些病例絕大多數來自巴西東北部,疫情最嚴重的伯南布哥州上報病例超過900,已于去年12月1日進入衛生緊急狀態。除伯南布哥州之外,還有5個州也進入緊急狀態。 巴西的情況也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注意。上月初,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關于茲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并在警告中首次正式承認在巴西傳播的茲卡病毒與新生兒頭小畸形癥有關,建議孕婦要特別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