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一位說唱演員在河南省寶豐縣街頭宣傳計劃生育政策(2008年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 美媒稱中國“一胎化”陰影仍在:男性娶妻難 富人找代孕 外媒稱,中國廢除了“一胎化”政策,可是這個強制性人口控制手段造成的社會問題卻不是短期內就能消失的。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月16日報道,中國從1980年起在全國正式實行一胎化政策,試圖通過減緩人口增加的速度來解決極端貧困和資源有限的問題。 普利策獎得主、原《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方鳳美在中國各地進行了多年調查,采訪了大量民眾。 方鳳美說:“在一系列嚴重問題中,很明顯的是人口老化,中國有大量的老年人口,到2050年,每4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退休人員,而由于一胎化政策,支撐這些人的勞動力人口相對少很多。” 報道稱,一胎化政策造成的另一個社會問題是中國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男性人口要比女性多3000萬,男性擇偶困難,成為社會不穩的一個因素。 她說,男子娶妻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娶妻的代價也越來越高。 方鳳美在采訪中發現,深圳等城市出現了很多充氣娃娃工廠和商店,和中國男子娶妻難不無關系。 另一方面,女嬰減少并沒有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在一胎化政策的限制下,很多人為了要男孩,不得不拋棄女嬰,西方家庭紛紛到中國領養女嬰。因此,中國出現了一方面是領養旅游熱,而另一方面有錢人到美國借腹生子的怪象。 報道稱,現在北京雖然放松了計劃生育政策,但是觀察人士表示,二孩政策不會在短期內改變目前的人口結構和勞動力短缺的現象。 方鳳美說,人們不會因為政府說可以生二孩就生二孩,幾十年訓練出來的習慣性思維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她說,即使人們愿意生二孩,也需要20多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勞動力。 不少人擔心,對很多80年代后出生的人來說,“兄”、“弟”、“姐”、“妹”這些詞將是一個抽象概念。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