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德系汽車風波不斷,去年的排放超標事件尚未完全過去,現(xiàn)在燒機油的問題又被媒體關注。2014年,有蘇州的消費者投訴,好不容易買到了上海大眾途觀,但是車剛剛開會去就發(fā)現(xiàn),發(fā)動機曲軸通風箱不正常的機油泄漏,并進入燃燒室導致機油燃燒。這顯然不是正常現(xiàn)象,經過了一長串的和投訴和反應,機油泄露的問題最終被反映到了海大眾和大眾德國總部,而者為消費者也得以辦理了退車。但是,有的消費者卻并沒有獲得退車的待遇。 有西寧的消費者謝先生之前在外出駕駛時忽然發(fā)現(xiàn),車子發(fā)動機故障、車身抖動嚴重,趕快停車檢查卻發(fā)現(xiàn),機油尺上探不到機油。而這位消費者更是反映,從2011年底他購買了這輛途觀車之后,雖說現(xiàn)在開了滿4年,但是花在修車上的時間卻經歷了3年多。 根據媒體的報道,2016年開始,而針對途觀的發(fā)動機滲漏機油的投訴就已經達到了42件,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途觀燒機油的問題也也多次遭到投訴。不僅如此,在之前大眾的造假事件中,第一代的途觀也涉嫌發(fā)動機排放造假。 一款廣受歡迎的汽車為什么頻頻遭到投訴?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邱寶昌,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品質汽車》主編張炤虎共同就此話題做出了解讀與評論。 經濟之聲:大眾途觀的機油泄露問題多次遭到消費者投訴,而在這些投訴中,我們看到,消費者都是向4S店進行反映,但是4S通常以各種原因進行推諉,所以一些人直接就去向上海大眾甚至是德國大眾總部進行投訴。4S店的推諉已經屢見不鮮,為什么這種情況頻頻發(fā)生? 邱寶昌:品牌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比如進貨渠道、進貨數量、價格,名義上可能都是銷售單位4S店,但是它都受制于經銷商或者是廠家,發(fā)現(xiàn)了問題經銷商可能還要請示,所以往往會出現(xiàn)一種拖延、推諉的情況。另一方面,消費者有選擇權,比如你產品有缺陷造成了損失,他可以要求你承擔責任,如果你銷售有欺詐或者不合格,你是直接的銷售者,消費者可以直接找4S店也可以找缺陷產品的廠家,所以從消費者角度講,法律賦予了他這種權利。從銷售品牌管理辦法來講,應該到了改的時候,也即商家應該根據自己的經營行為、市場情況、消費者投訴來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解決消費者訴求。但是往往因為品牌銷售辦法里包括銷售的區(qū)域、價格規(guī)定等,很多受制于和廠家這樣那樣的關系,所以在解決問題上束手束腳。 另外,如果汽車有缺陷,廠家應該主動及時召回,不能因為投訴人多次投訴才給解決,沒有投訴了或者投訴次數少就放任它。銷售方有義務解決這個問題,廠家要按照缺陷產品照召回的規(guī)定召回條例實施召回。所以廠家和銷售方都應該共同負起責任,而不應該互相推委。 經濟之聲:大眾途觀,這個品牌在愛車一族當中擁有一定的粉絲。但是,用的人不少,發(fā)現(xiàn)問題的幾率也增加了。按照媒體的報道,就在2016年這剛剛過去的十幾天當中,大眾途觀機油泄露問題就已經引來了40多件投訴。這么頻繁的投訴,對于一款車型來說,是否正常? 張炤虎:我查了一下我們國家最大的汽車投訴信息網,車質網,在上面,發(fā)動機漏油有380個投訴,燒機油有59個,關于變速箱泄露的問題也有。這個問題要從它的銷售量來看,最新的數字,途觀銷售了25萬5千臺,排在第二,它的投訴問題點大概加在一起1千多項,平均大概0.6%的投訴銷量比,當然這個數據并不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數據,豐田在全球質量標準控制最嚴,它有一個萬分之四十這樣一個標準,也就是0.3%到0.4%,從這個標準來看,途觀的投訴數量相對于它的銷量來講并不算太多。但是集中突然的出現(xiàn)就需要引起企業(yè)的重視,對于企業(yè)而言是一個警告信號。 經濟之聲:對于德系車來說,最近的負面信息不少。大眾的排放造假已經給品牌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而像這種頻頻收到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也必然產生負面的影響。各種原因疊加在一起,是否會給目前大眾和其他德系汽車的銷售造成拖累? |
相關閱讀:
- [ 01-18]閩2015年受理消費者投訴12622件 汽車成一熱點
- [ 01-13]全市去年受理農民工欠薪投訴625件
- [ 01-03]記者暗訪廈漳專線客車:一車16名乘客 全是非法招攬
- [ 12-31]廈門曾厝垵將啟用旅游投訴O2O平臺 部分商戶提供免費飲水
- [ 12-29]湖北考生廁所內得知考研試題泄露 給教育部打電話投訴
- [ 12-18]市民投訴亂擺攤 薌城區(qū)城管“神回復”整治情況
- [ 12-15]今年11月廈門旅游投訴:行程與約定不符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