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盧昊】日本《每日新聞》18日稱,厚生勞動省首次通過網絡調查日本男性不育情況,以針對男性的相關治療費用給予具體補貼。報道稱,這項關于男性不育問題的調查共設計30個問題,鼓勵可能受不育問題困擾的男性及其女性配偶回答。 報道說,調查的問題并非“難以啟齒”,主要包括“是否接受過與不育相關的精囊或泌尿系統的檢查、治療,是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過維他命或中成藥,是否了解日本現有的生殖科治療狀況,以及是否了解經常進行相關檢查的必要性”等。厚生省研究科研究代表、橫濱市立大學市民綜合醫療中心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湯村寧說,研究部門在男性不育問題方面“相關信息資料不足”,需要類似調查數據,希望盡可能多的受訪者能夠參與此次網絡調查,調查日期至2月14日止。 《日本經濟新聞》稱,厚生省目前向人工授精懷孕的女性發放治療補貼,補貼單件最高15萬日元(約合8000元人民幣),每人最多可申請10次,每年日本政府發放此項補貼件數超過10萬件。政府也在積極考慮向男性發放此類補貼,每件補貼最高也為15萬日元。在日本,不育男性進行精囊等檢查和治療無法使用公共醫療保險,治療費用昂貴。 《每日新聞》稱,日本社會受少子化問題困擾,安倍政權提出“一億總活躍社會”構想,其中就包括采取措施切實提高生育率。厚生省認為,受傳統觀念影響,日本男性在生殖健康方面缺乏自我認識與管理,更不愿接受相關診斷,希望通過調查的方式推動社會觀念變化,為改善日本日益嚴重的少子化狀況創造條件。世界衛生組織與日本國內醫學機構的研究顯示,男性生殖健康問題導致女性不孕的比例比較高,但在日本接受相關治療的男性比例卻比女性少得多。盡管政府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進行宣傳,但受傳統觀念和自尊心影響,許多男性不愿去醫院接受治療。政府相關人士稱,調查希望進一步推動社會觀念轉變,改變“生孩子只是女性問題”的想法,提升日本男性對生殖健康的重視程度。 |
相關閱讀:
- [ 12-15]日本社會面臨諸多變化 華媒解析對在日華人影響
- [ 10-28]外媒:日本社會仍有300萬“賤民”遭受歧視
- [ 08-26]安倍宴請14國女大使 想改變日本社會歧視女性的形象
- [ 07-17]新安保法案激怒日本社會 十多萬民眾罕見抗議
- [ 05-15]外媒:日本社會對新安保法案充滿疑慮 民意分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