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改關鍵年工作述評
2016-01-19 07:39:5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給人民更多獲得感 ——社會體制改革著力推進 “一個好的社會,既要充滿活力,又要和諧有序。社會建設要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堅持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項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統一?!?/p> ——習近平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改革的奮斗目標。社會領域改革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連,要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一年來,黨中央進一步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不斷推出新政策新舉措,為百姓送去改善民生、增進福祉的高含金量的改革舉措。 解決好人口問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關系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2016年1月1日凌晨,紹興市婦幼保健院分娩室里,一個健康可愛的女嬰呱呱落地。這是紹興市在我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后迎來的第一個寶寶。 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是國家根據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從出生那一刻起,人們就面臨著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等各方面的保障需求,改革是民心所向、民生所需。 ——強國富民,育人為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地區。補足短板,才能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讓更多的人通過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近些年,我國基本公共教育供給水平雖然在逐年提升,城鄉之間不均等程度逐年降低,但是城鄉義務教育失衡問題仍然嚴重。 為促進教育公平,2015年集中推出一系列改革文件:關于加快發展民族地區教育的決定,旨在縮小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差距;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為所有在鄉村堅守的教師們送上“定心丸”;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民辦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新的機遇;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助力加快建成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合理配置義務教育資源,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在更高層次的均衡發展。 ——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萬戶的“錢袋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015年,相關改革穩步推進,包括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制定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增長機制的意見和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實施方案,等等。 不少人群的工資收入發生了變化:330萬鄉村教師和130萬鄉村醫生收入更有保障;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現調薪;國企負責人薪酬與考核評價直接掛鉤;近8000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迎來“11連漲”……一系列改革舉措正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就業,是民生之本。圍繞實施就業優先戰略,2015年5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的下限,同時圍繞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的出臺,是對黨的十八大提出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相結合這一方針的細化落實。 在各項改革措施的保障下,我國實現了連續5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在1200萬以上。 ——完善的社會保障網,是讓百姓有安全感的“兜底網”。 養老金“并軌”,醫保城鄉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入市……2015年,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運行平穩,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這一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順利實施,養老金基本制度安排的“雙軌制”走向終結;異地就醫報銷結算走上了“破冰”之旅,全國大部分地區實現統籌地區范圍內醫療費用即時結算;養老保險基金通過規范運作實現保值增值;臨時救助制度在全國各地實行,以法治方式為困難群眾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生活保障。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曾經,和全國多數地方一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是困擾福建省三明市領導班子的一道難題。全市職工醫保連續超支,醫藥總費用增長遠遠高出GDP增速。在難題面前,三明轉換公立醫院運行機制,通過改革給群眾送實惠,做到了既降低百姓就醫負擔,又控制醫保支出。 與福建三明醫改共同推進的,是全國的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截至2015年10月,全國31個省區市均出臺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方案,4148家縣級公立醫院推開綜合改革。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擴大到100個城市。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逐步推進,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 針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社會體制改革在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扶貧攻堅工程、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攻堅克難,為實現共享發展提供了路徑和保障,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
相關閱讀:
- [ 01-18]習近平: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為何強調“一個都不能少”
- [ 01-18]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 靠"鐵"實現中國夢
- [ 01-18]外交部就習近平出訪沙特、埃及、伊朗舉行吹風會
- [ 01-18]習近平: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 01-18]這三年,習近平為中國夢凝聚的精神文化力量
- [ 01-18]亞投行正式在京開業 習近平出席儀式并致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