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仵麗(化名)無法忍受家暴殺死丈夫,服刑四年只想過正常人的生活。
女子無法忍受家暴殺死丈夫 服刑四年想過正常人生活
2016年3月1日,中國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將正式實施,該法首次提出了人身安全24小時緊急保護令。家庭暴力的范疇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均屬家庭暴力。
自此,在家庭中正在遭受或者曾經遭受過家暴的對象均可以通過此法維權,而施暴者也將得到法律的制裁。
在此之前,更多地家暴受害者默默地忍受著家暴帶來的痛苦,甚至在長期的忍受中走向極端。近日,西部網記者走進陜西省女子監獄,了解了兩位因為遭受家暴而殺害丈夫的罪犯,他們身上,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36歲的仵麗(化名)很少提起當年的事情。在監獄里,她愿意把更多地精力投入到勞動改造中,用好的成績換取減刑機會。她說,她現在唯一的愿望就是過正常人的生活。
丈夫賭博欠下高利貸 帶著3萬元存折跑了
仵麗來自陜北一個偏遠的農村家庭,小學沒有讀完就輟學了。23歲的時候,通過別人介紹,認識了后來的丈夫,兩人相處一年多就結婚了。
剛結婚那幾年,兩人的日子過得還算安穩,盡管不富裕,但總算過得去。自從有了小孩,仵麗便想著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與丈夫來到當地縣城租房打工,孩子送去了縣城里的幼兒園。
“我比較好強,就努力在外面打工掙錢。”仵麗說,自己想多掙點錢,一方面是為了孩子打算,另一方面想讓小兩口的日子過得好一點。
然而,丈夫的行為讓她看不慣。“幾乎天天喝酒,一有錢就拿去賭博。”仵麗說,丈夫經常醉醺醺地回家,兩人為此爭吵不斷。
后來兩人從爭吵升級為打斗,仵麗說,每次都是自己受傷,有次被丈夫打得最嚴重,整個頭都是暈的,頭部很大一塊淤青,在床上躺了好幾天。
即便如此,仵麗也沒有想過離婚,更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給自己的父母。“父母幫不上忙,給他們說了,他們也只是勸我忍一忍,畢竟我們都有娃娃了,離婚了娃娃最可憐。”仵麗覺得,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直到有一天,仵麗下班回來發現家里僅有的3萬塊錢存折不見了,同時不見的,還有自己的丈夫。一個月后,丈夫打來電話,說自己賭博欠了高利貸,躲在杭州打工,無法回家。
不久,仵麗帶著孩子去杭州投奔丈夫,在杭州生活了一年后,兩人又回到縣城。

在監獄里,仵麗(化名)愿意把更多地精力投入到勞動改造中,用好的成績換取減刑機會。
“想著他30歲以后就好了,可是他依然如此。”
回到縣城后的丈夫,又開始回到曾經的生活圈,喝酒賭博又成了常態。在一次喝酒后,丈夫出了車禍,雙腿骨折。“他在床上躺了一年后,什么都不干了。”仵麗說,丈夫告訴她,自己成了這樣子沒法干活。一家人就靠仵麗打工微薄的收入生活。
“我倆經常吵架,吵到嚴重的時候不可開交,就在那個時候,我也挺無助的。”仵麗說,她覺得這是家務事,別人怎么都幫不了自己,如果說出去還讓別人笑話自己沒用。
有時候,仵麗也會這樣勸自己,丈夫年齡小沒有安定下來。聽老人說,男人30歲就會安穩下來。她想等丈夫安穩下來,跟她好好過日子。
就這樣,仵麗在爭吵、打架中過了四年。“我等了這么久,可他依然如此。”仵麗說,為了孩子,她還是選擇忍耐。
“看到人倒下后,我帶小孩去了派出所。”
最后一次爭吵,也是在丈夫一次喝酒之后。在此之前,仵麗覺得他和丈夫最糟糕的結果,就是丈夫一走了之,她要一個人撫養孩子。因為之前的多次爭吵,她覺得他們的感情已經沒了。
最終,仵麗提出了離婚,但遭到了丈夫的強烈拒絕。
“后來,他同意離婚,也打算把孩子帶走。但讓我想不到的是,他提出讓我賠他4萬塊錢的青春損失費。”仵麗說,聽到丈夫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她非常生氣就罵了他。
爭吵過程中,丈夫打了她幾個耳光,威脅仵麗如果不給錢就殺掉她娘家人。聽到這些,仵麗失控了,隨手抄起鏟子砸了過去……
“看到人倒地后,我帶著孩子去了派出所,后來聽民警說他死了。”仵麗說,她怎么也想不到有這么嚴重的后果,不過殺人償命,她認了。
因家暴服刑犯普遍文化水平低 數量逐年減少
陜西省女子監獄一監區一分隊隊長韋菲說,仵麗是一個罪犯,同時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像仵麗這一類的服刑人員,往往心思細膩,對家人有著非常重的內疚感,牽掛孩子,感情復雜。往往不愿打開心結,有很多的顧慮,對未來有很多憂慮。
韋菲介紹,在陜西省女子監獄,針對受過家庭暴力的服刑人員,做的最多的工作時心理疏導,通過心理互助組、心理資訊站、心理輔導中心三級管理機制,幫助服刑人員解開心結。
此外,還有法律法規教育、情感教育、親情幫教等方式,給這些曾經遭受過傷害的服刑人員以幫助,讓她們早日回歸社會。
“往往這類服刑人員有著很多共性,家庭偏遠,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而施暴者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生活中有暴力行為,或者說偏遠地區的一些陋習。”韋菲說,往往在遇到家庭暴力時候,這些受害者不愿意求助,他們一方面沒有法律意識,一方面不想讓家丑外揚。所以,問題得不到解決,長期壓抑的情況下容易出事。
據陜西省女子監獄統計,暴力犯罪占總監區的35%左右,而家庭暴力犯罪占暴力犯罪的三分之一。2009年,家庭暴力犯170人;2011年88人,而最新的數據則是50多人。
“逐年減少,這個跟社會經濟水平提升,以及人的法律意識提高都是有一定關系的。”韋菲說。
如今,已經服刑4年的仵麗告訴記者,如果讓她重新選擇,她絕不會走上今天的道路。現在她覺得,“沒什么可以爭的,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2014年,因為勞動改造表現好,仵麗從無期徒刑減刑為21年半,現在的她希望早點能出獄陪伴家人。
盡管如此,仵麗還是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孩子,“只要我在監獄待一天,就不會見孩子,沒臉見。”仵麗提到孩子,眼睛里就會噙滿淚水,當初一切的忍耐都是想要孩子好,可是到頭來還是把孩子害了。
心理專家:長期情感壓抑導致悲劇 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陜西省慈善協會心理援助中心副主任何玉才說,仵麗最終是過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是她長期處于家庭暴力的生活中。盡管背后有情感支撐,還是出現最后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暴力的情況下忍無可忍,瞬間導致這種行為,但心理上其實沒有想過。
“作為一個女性,處于長期家庭暴力中,內心處于恐懼狀態,一旦被外圍事件激活,可能就會出現自己未知的一種行為,也屬于正當的自我防衛,但致人死亡是防衛過激的。”何玉才說,仵麗一直選擇忍耐,主要是心理上的恐懼,尤其是遭受到威脅后,不敢分開,導致長期壓抑,在最后爆發。他建議,這樣的案例也告知那些長期被虐待的女性,碰到家庭暴力后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記者李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