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21日專電(記者 何欣榮)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化妝品零售額達2049億元,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市場之一,但越來越多的人在海外“血拼”,也給這個產業敲響了警鐘:如何提高化妝品國貨品質,推動海外消費“回流”,已成為當務之急。 上海白領王丹去年12月去了一趟日本,境外藥妝店生意的火爆讓她印象深刻。從面膜、眼霜到化妝水,常常被中國游客買斷貨。統計顯示,這兩年80%的人海淘代購都買過化妝品,尤以中高端品牌為主。 “海外購物熱現象說明,中國消費者對化妝品的需求遠沒有得到滿足,這給產品升級提供了發力點。”本土日化龍頭上海家化董事長謝文堅說。 統計顯示,中國的人均化妝品消費額每年不過35美元,而日韓等發達國家普遍達到200美元以上的水平。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區總經理虞堅表示:“盡管遭遇經濟放緩的挑戰,中國的化妝品銷售增速依然達到整個快消品市場的近3倍。這顯示隨著中產階級壯大、消費需求升級,美麗產業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長期以來,中國的美妝市場一直由外資公司主導。但近年來,本土品牌快速崛起,“逆襲”的勢頭非常明顯。典型者如上海百雀羚,去年“雙十一”以1.08億元拿下天貓美妝品類銷售冠軍。“百雀羚近幾年的增速一直維持在35%左右,2015年市場零售額預計破百億元。”百雀羚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土企業“逆襲”靠什么?對于品牌的重視是一致選擇。放眼國內熱門的綜藝節目,冠名基本被國產化妝品“包圓”。諸如百雀羚、美加凈等經典老品牌,都利用時間沉淀下的群眾基礎和信任,成功實現“返老還童”,重新回到主流消費人群的視野中。 品牌很重要,但品牌不是唯一。按照業內人士的觀點,目前在渠道、營銷和推廣等方面,本土化妝品品牌已經不輸國際同行。但在品質、研發等方面,還得向后者學習。 上海家化副總經理、佰草集品牌負責人黃震表示,現在化妝品網購很火,但開拓電商渠道不是把產品賣出去這么簡單。“線上的消費都是有‘痕跡’的數據,可以通過數據挖掘,推動企業在產品研發、供應鏈配套等方面的升級。” 據介紹,目前上海家化已搭建開放式研發平臺,引入日本在抗衰老、美白、敏感肌膚護理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列出了未來八個季度的產品開發滾動計劃表。 國人文化自信的增強,也讓本土品牌更有競爭底氣。不同于一般的消費品,知名化妝品的背后,都有濃厚的美學和文化印記。虞堅認為:“相比本土化妝品品牌,國際品牌可能在研發上略有優勢,但這種技術上的領先比較容易追趕。而反過來,本土品牌對國人膚質和東方審美的了解,是一種長久的優勢。” 雖然進步很大,但和外資相比,目前本土品牌還有一些差距。比如,百雀羚網購平均客單價在80元左右,而玉蘭油客單價卻達到142元。從日韓經驗看,本土巨頭如資生堂、愛茉莉太平洋等,都占據了本土化妝品市場的主導地位。“只要不是懷著‘賺一把就走’的心態,以‘百年老店’的精神堅持做品質,把化妝品消費留在國內是可以期待的事情。”虞堅說。 |
相關閱讀:
- [ 04-14]“韓劇熱”刺激中國海外代購化妝品市場升溫
- [ 09-14]化妝品市場為什么這么黑 交往四月的女友竟是同性戀
- [ 04-09]福建將集中整治保健食品和化妝品市場
- [ 12-16]兩面針欲轉戰化妝品市場謀突圍
- [ 11-22]宣戰洋品牌:浙江長生鳥發力化妝品市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