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習近平阿盟首次演講三大亮點
2016-01-23 08:48: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系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產能對接助力中東工業化 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此次中東行的重要議題,也得到了各國的積極響應。在阿盟總部,習近平提出四點建議共建“一帶一路”,除“高舉和平對話旗幟,開展促進穩定行動”外,還有“推進結構調整,開展創新合作行動”、“促進中東工業化,開展產能對接行動”、“倡導文明交流互鑒,開展增進友好行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東研究中心主任李國富告訴中新社記者,如果和平對話解決的是穩定問題,后面三點解決的就是發展問題。特別是把中國的產能優勢與中東多國急需的工業化結合起來,符合雙方利益訴求,如果合作順利,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實際效益。 習近平提出的產能對接行動,包括設立150億美元的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向中東國家提供的100億美元商業性貸款、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同阿聯酋、卡塔爾設立共計200億美元共同投資基金等。 李紹先說,從傳統能源到金融、新能源、高新技術、基礎設施合作,意味著中阿合作范圍更廣,含金量更高。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經驗豐富、中國裝備性價比高,中東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工業化水平各異,如果能得到很好落實,還能新增就業崗位,改善相關民眾生活條件,因此產能合作既是經濟工程,更是為民眾謀福祉的民心工程。 “百千萬”工程促民心交融 為了讓人才和思想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習近平還提出將實施增進友好“百千萬”工程,包括開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譯、邀請100名專家學者互訪、提供1000個阿拉伯青年領袖培訓名額、邀請1500名阿拉伯政黨領導人來華考察、提供1萬個獎學金名額和1萬個培訓名額、落實1萬名中阿藝術家互訪等。 李紹先說,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古老文明,由于語言和距離等種種原因,兩國民眾接觸還不是很多,這些舉措涉及教育、文化、藝術、青年各個方面,旨在面向未來,促進民心相通。 “正如習近平引用阿拉伯詩人的話說,‘當你面向太陽的時候,你定會看到自己的希望’。”李紹先表示,今天播種的中阿合作的種子,未來將開花結果,對中阿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未來一代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