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月23日電 (記者 馮志軍)一面是國家越來越高、越來越嚴的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另一面是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期限”。對于中國典型的貧困省份甘肅而言,如何正確處理和化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是未來五年需要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環保“大邏輯”。 甘肅省2016年環境保護工作會議23日在蘭州召開。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李榮燦表示,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與民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同時,“十三五”是甘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發展是第一要務。 這意味著,甘肅要進一步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積極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但在脆弱的生態環境、有限的環境容量下,進一步加大開發建設的力度,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我們必須積極推動在保護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加強保護,努力實現綠色發展。”李榮燦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但生態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些問題在甘肅亦有體現。傳統的環保體制機制已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作為長江、黃河和主要內陸河流的重要水源涵養區,甘肅是中國主體功能區劃中確定的重點生態保護區,承擔著主要江河源頭水源保護、涵養、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同時,該省地貌復雜多樣,許多村莊藏于大山深溝中,“讓317萬貧困人口如約奔小康”是五年內的“一號”工程。 據統計,過去五年,甘肅嚴肅查處環境違法企業855家,跟蹤督導整改問題373個,形成了環境監管的高壓態勢,推動解決了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但環境安全風險沒有得到根本緩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將處于環境高風險期。 “甘肅是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全省國土總面積的88%屬于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生態地位重要。”李榮燦認為,盡管目前國家已出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環保措施,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可能導致監管難度加大,生態環境問題亦進入多元疊加期,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更加復雜繁重。 環保體制改革日漸緊迫體現于“制度安排不到位和管理體制不到位”,在李榮燦看來,這就需要從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改善環境質量,不斷深化環保體制機制改革,有效防范環境安全風險,持續夯實環境保護工作基礎等方面探索。(完) |
相關閱讀:
- [ 01-23]三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典型經驗做法
- [ 01-22]張美昌在全國衛計宣傳工作會上作典型發言
- [ 01-22]三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典型經驗做法
- [ 01-22]福建煤監局開展煤礦典型違法違規行為案例約談活動
- [ 01-20]福建煤監局開展煤礦典型違法違規行為案例約談活動
- [ 01-14]莆田城廂區法院反家暴審判入選福建省十大典型案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