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數字告訴你習主席訪問伊朗的亮點
圖為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開始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在梅赫拉巴德機場,習近平受到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等熱情迎接。(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結束對伊朗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中東三國之行畫上圓滿句號。這次訪問,習主席與伊朗領導人敘說傳統友誼、規劃雙邊關系、對接發展戰略,取得了豐實成果。這次訪問的亮點都有哪些,新華國際客戶端用三組數字,為您解讀。
【十四年來首訪】
這是習主席首次訪問伊朗,更是14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來訪。
中國和伊朗歷史淵源深厚,雙邊交往可一直追溯到西漢時期。新中國和伊朗建交后,兩國歷經風云變幻,一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患難與共。
而習主席此訪,則為中伊傳統友好注入新的活力。22日晚抵達德黑蘭,習主席即在書面講話中指出,中方愿同伊方一道,乘勢而上,不斷提高雙邊關系和務實合作水平,書寫中伊關系全面、長期、穩定發展新篇章。
圖為1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德黑蘭薩德阿巴德王宮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主席出席魯哈尼總統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在習主席訪問前一周的1月16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正式執行。擺脫制裁的伊朗,正尋求改善外部環境,促進國內發展。習主席的訪問,為伊朗的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
伊朗《金融論壇報》在頭版刊登文章說,習主席來訪正值伊朗重歸國際經濟體系之時。報紙說,盡管西方制裁伊朗,但中國一直和伊朗保持了友好關系,雙方在能源、經濟和戰略領域都有密切聯系,過去7年間,中國一直是伊朗最大的貿易伙伴。
習主席的訪問,同樣也體現了對伊朗核問題全面、長期和妥善解決的支持。中國是伊朗核問題相關六方之一,為該問題的公正合理解決作出了建設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