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平:賦予古絲路全新內涵
2016-01-24 18:02:04?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趙舒文 |
分享到:
|
從利雅得到開羅,從尼羅河邊的盧克索到波斯灣畔的德黑蘭,習近平主席在出訪沙特、埃及之后又來到伊朗,為2016年中國外交第一場大戲再添新篇章。 “北京和德黑蘭相距萬里,但再遠的距離也不能阻擋中伊相互走近、增進合作,不能阻擋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深化友誼”。中國能夠同時與中東各國打交道、交朋友,習主席能夠在不同國家受到超高規格的禮遇,與不同的東道主坦誠交流并取得實質性成果,這是中國一向倡導堅持的外交理念與高明外交戰略的豐碩成果,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實力體現,是中國的朋友遍天下、“朋友圈”廣博深厚的充分證明,是與人為善、“成事在理不在勢”等中華文明精華與中國價值觀生動的展示。 “來自中國的絲綢和伊朗的高超工藝結合,成就了波斯絲毯的高貴;來自伊朗的蘇麻離青和中國的高超工藝結合,成就了青花瓷器的雅致。”習主席用兩個經典的事例,回顧了中國與伊朗兩個文明古國長達數千年的交往史。古代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與古波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那個古老的重要節點,文化往來連綿不斷,商品物產的交易流通絡繹不絕。“駝鈴相聞,舟楫相望”,這詩一般的語言描述的正是中伊兩國之間令人難以忘懷的傳統友誼。 古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遺產,在今天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兩站,中國和伊朗都對振興這一和平之路、友誼之路、合作之路寄予很高期望。近年來,中國與伊朗在油氣開發、能源合作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通訊、冶金、水利水電、汽車制造、金融等多個領域保持著良好合作,2014年雙邊貿易額達518億美元,中國連續6年是伊朗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德黑蘭新建的地鐵里,奔跑著中國制造的機車和車廂;老城大巴扎內,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小家電、各種輕工產品裝點著市場的繁華。兩國間互通有無的經貿合作,推動了伊朗經濟社會發展,拓寬了中國海外市場,確保了中國能源需求的來源多樣化。 “增強政治互信,筑牢合作之基”,“堅持互利共贏,共享繁榮發展”,“促進互聯互通,擴大務實合作”,“秉持開放包容,鼓勵文明交流”,習主席為中伊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合作提出的四點主張,是對“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詮釋。習主席訪伊期間,雙方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能源、產能、金融,以及高鐵、電信、高科技等眾多領域達成合作協議。合作成果之豐碩,稱得上是“丹葩結秀,華實并麗”。 “綠楊宜作兩家春”。隨著習主席的成功出訪,中國與伊朗之間的務實合作必將得到新的發展,“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將沿著絲綢之路走出新的康莊大道。(國平) |
相關閱讀:
- [ 01-22]國平:習主席尼羅河畔演講展示公平大國的善意形象
- [ 01-21]國平:習近平訪埃開啟文明對話合作新篇章
- [ 01-19]國平:習主席提“四好伙伴”為中東之行定下基調
- [ 01-14]國平:四個“反腐自信”讓黨更有力量
- [ 01-02]國平:決定我軍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