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校腐敗相對集中的領域主要涉及七大方面,包括基建項目和物資采購、招生錄取、財務管理、科研經費、校辦企業、學術誠信等。有相關人士曾指出,這七個領域,教育行業特征最為鮮明,資源最為集中,它們是高校反腐狠抓落實的方向。在市人代會上,多名來自高校的代表就“校園獨董”辭職現象等反腐話題發表了看法。 市人大代表、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屠新良: 對外經貿大學兼職獨董紛紛閃辭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宋常因涉嫌內幕交易、短線交易,被證監會進行立案調查,再次引發公眾對“高校獨董”的密切關注。昨天,部分來自高校的市人大代表就“高校反腐”話題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 商學院“高校獨董” 閃辭最多 市人大代表、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屠新泉昨日在接受北青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教授獨董盛行,是源自于賺快錢的心理。教育部嚴查領導兼職,開啟了獨董離職潮,商學院、會計、保險、稅務等專業是‘重災區’。” 去年歲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和國際商學院原院長違規在任職上市公司兼職獨立董事被教育部公開通報并處分,當時有媒體多次報道。隨著教育部對高校黨政領導干部在外兼職的嚴肅整頓,在上市公司浸淫十多年的高校獨董正逐漸從商界江湖引退。 屠新泉證實,確實出現了“高校獨董”閃辭,商學院往往最多。“去年政策收緊后,高校獨董紛紛辭職,這主要涉及到商學院,還有保險、金融與企業頻繁打交道的專業領域。你像保險專業的教授,對接的就是保險公司,金融對應的是銀行,商學院在各個行業的都有,他們在外兼職是最多的。” 去年11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因違規兼職被免職、降職,這是近年來教育部對高校領導在外兼職實施的最嚴厲處罰。按照規定,只要是副處級以上校領導兼職都屬違規。屠新泉還補充說,“有的財經類學校還出現了大學老師辭去行政職務,專心當獨董的情況。” “高校獨董”閃辭前退回幾百萬收入 高校領導的兼職取酬以及財產申報制度,曾一度牽動著高校反腐的敏感神經。據此前通報,對外經貿大學在外兼職的兩位校領導均被處以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追繳違規兼職所得。 “出事后,全校接連開了黨風廉政的大小會議,非常密集,一方面是對廉政紀律三令五申,另一方面要求各個學院立即自查經費和兼職現狀。”屠新泉說道,“現在我們學校有職務在外兼職的老師都辭掉兼職了。不僅如此,還包括退回前幾年在外面兼職的收入,要么退回公司,要么退回學校。有的人在多家公司兼職獨董,甚至要退回好幾百萬。” 自2001年A股實施獨立董事制度以來,從北大、清華到普通地方高校,數以千計的高校人員先后走上上市公司獨董崗位。多年來,高校獨董之所以受企業青睞,屠新泉解釋這既由于高校教授有專業素養,上市公司聘請的教授獨董,基本都是該領域的權威,還有就是教授人脈深廣,跟企業經營者有密切的往來。 賺快錢心理讓“獨董”們無心科研 “高校獨董”既給上市公司治理帶來一定幫助,也在高校內部引發不少爭議。“高校獨董”究竟能否起到中立、監督的作用,如何平衡行政、教學、科研與上市公司兼職之間的關系,成為各方關注的議題。就像任5家上市公司獨董的人民大學教授宋常涉嫌內幕交易被查,被稱為“最忙獨董”,此番被監管關注,對宋常已經不是第一次。 一方面是象牙塔外教授獨董之風盛行,另一方是高校一波接一波的反腐浪潮。為什么有的大學老師還愿以身犯險?“‘高校獨董’為什么還會這么多,這恐怕是源自于賺快錢的心理。一年里在兩家公司兼職,就可以抵得上商學院教授的工資了。” 屠新泉總結道,“來錢快而且輕松,收入直接落到自己的手里,而不像科研經費那樣,比如走學校報銷的程序,尤其是這幾年科研經費的管理也日趨收緊,做兼職獨董的吸引力,遠比去申請一個科研項目要大。到頭來,老師們不愿做課題,更愿意去企業兼職獨董了。”文/本報記者 劉旭 市人大代表、北京印刷學院科研處處長陳丹: 北京印刷學院繪制“權力運行圖” 在去年多起高校反腐案公開后,北京印刷學院也開始了“查漏補缺”,對可能產生腐敗以及不透明的環節加強了監管,減少權力過度集中的情況。 據了解,去年開始,北印對學校所有制度進行了梳理,繪制了“權力運行圖”,將招生、科研等各個部門的權力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劃分。“比方說,科研處有哪些權力,怎么控制,怎么監管,和其他各部門的關系等,都放在透明的制度下,讓大家監管。”市人大代表、北京印刷學院科研處處長陳丹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 “比如一些二級學院,在管理中有自己的政策,對外合作中由于不了解法人制度,會以二級學院的名義簽署合同,其實二級學院并不是法人,合同上就蓋了二級學院的章。”陳丹舉例說,“倒也不是故意而為,這次梳理中發現問題后,將這些行為進行了糾正,明確了統一由學校作為法人,二級學院向學校匯報,由學校審批這樣的權力關系。” “像人大、中央音樂學院等出現的違紀違法案件,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警示”,陳丹說,“在基建、招生等易滋生腐敗的環節,減少各自為政的現象,減少個人色彩,加強各個部門的銜接和互相監督”。陳丹說。 除了制度監管,陳丹認為,高校反腐,尤其是科研反腐更多地應靠自律。“與其他事業單位不同的是,高校有自己的特質,因此不能完全套用適用于其他單位的反腐措施。”從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學院院長調任科研處處長后,陳丹對科研反腐也有自己的思考:“學術相關的制度不能簡單地一刀切,比如報銷制度,一位教授在設計課題、研究項目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報銷,其實不太合理,這樣的制度也有點‘逼良為娼’。”在陳丹看來,“高校科研人員相對來說素質較高,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應當給予科研人員更多的空間。”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市人大代表、北師大教授王建民: 學術委員會應加強對領導權力監督 就高校腐敗問題,從事政府管理相關研究工作的市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教授王建民表示,高校腐敗問題頻現主要出于校級、院系領導權力過大,并缺乏權力監督機制。 他建議,高校可成立校級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等機構,對領導權力、財務管理等進行監督,教育部、中紀委也要多加強巡視。 高校為何頻現腐敗問題?這些腐敗多出現在哪些人物上?王建民認為,校級及院系領導更容易腐敗,主要原因是“權力太大”。“在高校是院長負責制,使得校級領導的權力太大,也缺乏明確的制約機制,比如在工程招標、招生等多方面上,都給一些領導留下了腐敗的空間。”王建民說:“如今強調把權力下放到二級單位也就是院系,這又存在很多問題,學院的院長就能支配院內全部資源,這就容易在招生、科研經費、職稱分配上尋利。” 另外,一些領導、教授亂用科研經費、在外兼職也使得高校腐敗問題高發。“拿科研經費來說,由課題負責人支配,經費有沒有用到實處就是一個問題。” 王建民舉例說,前段時間出了一個新聞,一個學校的教授是課題帶頭人,把沒用完的科研經費轉到了自己的公司,這說明科研經費的管理存在漏洞,使得一些教師能從中“變相”獲利。 王建民表示,“解決高校的腐敗問題必須要加強權力的監督”。“學校要成立校級的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來對校級領導的權力進行監督,教育部、中紀委也要加強巡視。” 王建民還建議,學校要加強財務管理,對不能外出擔任獨立董事等不合規的兼職進行嚴格規定。 文/本報記者 李夢婷 市人大代表、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院長關玲: 藝考改革須取消校外考官設置 “藝考設置校外考官易滋生招生腐敗問題,同時不利于學校對違規開班輔導行為統一監督和管理,呼吁取消藝考校外考官的設置。”昨天,市人大代表、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院長關玲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說。 北青報記者近日暗訪北京多家藝術培訓機構,發現打著中戲、北影、中傳、北舞、國音等旗號的名師班層出不窮,個別機構甚至有在職視頻和教學圖片、課表流出(詳見本報1月18日A7版《神秘藝考考官班收費十余萬》報道)。關玲對此回應,院校領導和學校紀委部門都非常重視此事,立即展開了相關的自查和監督,“學校對藝考招考制度相當嚴格,此前如遇到老師私自在外授課會立即開除公職。報道中提到校外考官在培訓機構授課的一事,中傳相關藝術院系內部自查后沒有發現此種情況。“但我要說的是,教育部所要求的藝考校外考評人員所占比例原則上不得低于四分之一,其實是不利于學校對違規開班輔導行為統一監督和管理,我們呼吁相關部門取消藝考校外考官的設置,確保藝考的考試公開公正。” 本月20日,教育部再次提出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要嚴格落實《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重申了嚴禁藝術類專業高校、內設學院及教職工組織參與考前輔導、應試培訓。文/本報記者 劉旭 |
相關閱讀:
- [ 01-22]福州的哥未帶證件被查 為逃避處罰爬上執法車頂
- [ 01-22]領導被查前為何會有傳言 北京市紀委:舉動受監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