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東北國企“混改”難推 地方官員“怕丟權”
2016-01-25 07:14:57??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東北振興再出發,國企改革無疑是最重要的關隘。 國有經濟占比畸重的東北地區,國企改革不僅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經濟發展的主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深入東北多地采訪發現,一邊是眾多“一無有效資產、二無生產經營活動、三無償債能力”的殼企業“活不起”也“死不成”,一邊是壓負在國企身上的大量社會職能仍然分不開,部分國企存在諸多歷史包袱和現實難題,已成發展的“攔路虎”、改革的“硬骨頭”。 殼企業寄生財政不死不活 在東北三省,“殼企業”數量不少。這些企業要么由基層政府管理,每年撥付一筆財政資金給職工發放救助款,補齊社保費用;要么由尚有生產經營能力的大型國企背著,企業有利潤時吃利潤,無利潤時吃資產。 幾輛駕校汽車正在空蕩蕩的廠區內練習倒樁,四層辦公大樓破舊雜亂,除了一層門庭有幾個房間出租給商家外,多數房間門窗破損、桌椅全無。早已停產斷電的廠房內空空蕩蕩,機器、設備早就被拆除賣掉…… 這是已停產四年的遼寧阜新液壓件廠,《經濟參考報》記者幾經周折找到辦公樓三層的工廠“留守辦”。聞訊匆匆趕回的廠長葛軍問明來意,將記者讓進廠長辦公室,落滿灰塵的破舊沙發無法落座,大家只好站在地中央交談。 “全廠在冊職工近600人,除了10名留守人員外,其余人員全部放假在家,每人每月的210元生活費只能掛賬,到2013年底已經欠職工工資及各項費用1.2億元,現在每年還在以1000萬元的速度增加。”葛軍一臉無奈地說,廠子欠銀行的8000萬元貸款也早就到期了,由于還不上,廠房、土地已經被法院查封,恢復生產根本沒有希望,“好在銀行還允許我們將廠區出租給駕校練車,租金用于給留守人員開工資,給特困職工發放救濟金等”。 記者在“留守辦”看到,幾名留守人員在那兒閑聊,對記者的采訪既好奇又意外。“他們現在只是整理職工檔案,辦理一些手續,跟生產經營已經毫無關系了。”葛軍說。 遼寧省國資委一份資料顯示,全省目前仍保留的國有“殼企業”830戶,它們一無有效資產、二無生產經營活動、三無償債能力,只留下人員和債務包袱。這些企業涉及職工16.5萬人,而其拖欠各類債務的具體數額,則無從統計。 近期,清理“僵尸企業”在各地被一再提及。沈陽市鐵西區企業管理服務中心下轄數十家“僵尸企業”,中心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問,規模龐大的職工群體如何安置?企業拖欠的巨額債務如何補償?這些問題不解決,“殼企業”就不能輕易破產退出市場。 |
相關閱讀:
- [ 01-23]中紀委聚焦部分國企黨建“寬、松、軟”現象
- [ 01-23]中國網事:中紀委聚焦部分國企黨建“寬、松、軟”現象
- [ 01-23]中紀委聚焦部分國企黨建“寬、松、軟”現象
- [ 01-22]民企出口牛 國企進口猛 去年廈外貿逆市飄紅
- [ 01-21]福州新區建設發展座談會在京召開 對接國企項目64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