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局 大手筆 大胸懷(治國理政新實踐)——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實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球覆蓋述評
2016-01-26 11:20:5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攜手并進 “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 發展中國家是基礎。 患難見真情。回想當年,中國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發生后,非洲國家踴躍捐款,有的國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萬,但向地震災區慷慨捐出200萬歐元,相當于人均1歐元。而2015年非洲埃博拉疫情來襲的生死關頭,中國率先行動,引領國際社會援非抗疫。 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奮斗歷程,讓中非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中國來到非洲與我們合作時,我腦海里第一次開始憧憬非洲的未來,這是以前西方國家殖民非洲時我從來不敢想象的。”南非總統祖馬在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成功閉幕之際接受中國媒體聯合采訪時激動地說。 此次峰會是在非洲召開的首次中非峰會,是中非關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開創了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傳遍非洲大地,也將“一帶一路”同非洲更緊密聯通。 中國的對非政策一以貫之。2013年3月,就任國家主席后首訪非洲,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的演講時說: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都把非洲國家當作自己的患難之交。 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習近平發表了《弘揚萬隆精神推進合作共贏》的講話,提出要拓展南南合作。廣大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共同使命,應該抱團取暖、扶攜前行。亞非國家要深化合作,同時要加強同拉美、南太及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3年多來,習近平兩次到訪拉美國家,開啟“中拉時間”。2013年6月,習近平在墨西哥參議院發表演講,呼吁推動中拉關系實現新的更大發展。2014年7月,首次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成功舉行,習近平全面闡述中國對拉美政策主張,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成立中國—拉共體論壇。中拉合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2015年初,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為中拉整體合作搭建了新平臺。拉共體輪值主席國哥斯達黎加總統索利斯表示,中拉合作為實現共同發展、造福雙方人民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中拉論壇為雙方擴大合作開辟了新空間,為增進雙方人民友誼架設了新橋梁,為雙方建立長期友好關系奠定了基石。 2016年首次出訪,習近平選擇了中東。當前,中東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動、大調整,阿拉伯國家正在自主探索變革道路。2014年6月,習近平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強調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實現民族振興的共同使命和挑戰,需要中阿弘揚絲路精神、不斷深化合作。阿拉伯諺語說“獨行快,眾行遠”,中國人常講“朋友多了路好走”。這用來形容中阿雙方結伴前行、風雨同行再恰當不過了。沙特《半島報》的評論文章稱,沙特把中國視為新的政治和經濟戰略伙伴。 “古代埃及人這樣贊美尼羅河:‘你從大地涌出,奔流不息。’我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埃友誼、中阿友好也一定會像尼羅河水般奔涌向前,助推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習近平2016年1月19日在埃及《金字塔報》的署名文章中如是寫到。 2015年7月,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中伊關系面臨重要發展契機。習近平訪伊成為中伊關系的里程碑,開創了中伊關系全面、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局面。 言必信、行必果。中國永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友好情誼,也將在實現各自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歷久彌堅。 |
相關閱讀:
- [ 01-26]習近平推中東合作新模式 加速“一帶一路”建設布局
- [ 01-26]習近平中東之行大家談:習近平訪中東開辟合作新前景
- [ 01-26]習近平中東之行綜述:邁向共同發展新征程
- [ 01-25]【習主席中東之行大家談】習近平主席訪中東,開辟合作新前景
- [ 01-25]習近平中東之行大家談:為何說中阿信任“牢不可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