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2016-01-26 22:20:59? ?來源:學習小組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學習小組按】 一周時間,讀懂三年。這將是一次,不虛此行的思想之旅。 25日,學習小組(微信號xuexixiaozu)推薦了周新民談“習近平治國理政秘笈”系列第一篇《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貢獻”》;今天,繼續推薦第二篇《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所謂四大支柱,即: 1、戰略定力 抓住戰略定力這一支柱,確保大局不偏方向。 2、科學治理 抓住科學治理這一支柱,推動國家高效發展。 3、變革創新 抓住變革創新這一支柱,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4、人心工程 抓住人心工程這一支柱,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綜觀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視野開闊、高屋建瓴、深接地氣、富有創見、環環相扣、亮點紛呈,充分展現了治國理政高瞻遠矚的大思路、運籌帷幄的大智慧、銳意進取的大氣魄、胸懷天下的大抱負、心系蒼生的大情懷。 綜合分析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實踐,之所以成效卓然、令人振奮,受到黨內外、國內外高度關注,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緊緊抓住了治國理政的關鍵問題、本質問題,從一開始就有力地筑起了治國理政大廈的四根擎天大柱,堅定不移從四大支柱的內在邏輯關系上整體系統發力,從而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效果。 支柱一:戰略定力 抓住戰略定力這一支柱,確保大局不偏方向。 我國在高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要確保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階段繼續向前發展,必須在保證方向不偏離、大局不失控的前提下,解決好老問題,處理好新問題,應對好難以預料的問題發生。 面對種種認識問題以及錯誤思潮和傾向,習近平總書記用鮮明的態度、果敢的決心、堅定的主張及時回答了在新時期、新階段、新征程上中國將往何處走、怎么走等重大方向性問題,為執政開局解開了認知困擾、清除了思想障礙、廓清了治國管黨思路、拓展了前進發展格局、奠定了再創輝煌基礎,更為打贏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贏得了先機、創造了條件。 1、聚焦“三個自信”, 堅定方向,防止在根本性問題上犯顛覆性錯誤。 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走什么樣道路的問題作為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緊抓不放,旗幟鮮明。 首先,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方向性問題上展示出強大的政治定力。他鄭重提出全黨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其次,在堅持黨的堅強領導上展示出強大的政治定力。在思想和機制上確保“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原則落地,確保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中國夢”,確保在黨的領導下全方位深化改革,確保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再次,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中展示了強大政治定力。鮮明確立了治國理政的根本方向,即無論如何深化改革、無論怎樣強化創新,都不能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突出從嚴治吏保障方向, 切實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打牢治國理政的組織基礎。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先治吏。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一系列科學治吏、從嚴治吏的新思想,進一步確立了新時期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的目標方向和整體思路。集中體現在堅持遵循吏治建設規律,緊密結合黨情國情,把干部制度創新、組織部門建設、干部成長發展三位一體統籌謀劃、整體推進上。 在明確用人更加注重品德、擔當、作風導向的同時,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期好干部五條標準;“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干部選拔堅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齡等“四不唯”原則,不僅為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切實把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提供了思想支持和理念引領,而且為解決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出了一劑良藥,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3、抓住政治建軍支撐方向, 切實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人民軍隊永遠跟黨一條心。 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人民軍隊必須姓“黨”,必須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人民軍隊永遠忠于黨、永遠聽黨指揮、永遠跟黨一條心。同時,還高度重視軍事建設,嚴格要求人民軍隊必須緊緊扭住善謀打仗、能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按照打仗的標準推進軍事斗爭準備,推動部隊一切工作向打仗聚焦、向打仗用勁。所有這些新時期治軍思想,有效強化了軍隊戰斗意識,大大提高了部隊現實戰斗力。 4、描繪中國夢想引領方向, 最大限度凝聚思想、凝聚共識、凝聚力量。 改革開放后,隨著國門的打開,在市場經濟得到空前發展、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的同時,一些腐朽消極的思想開始滋生,理想空心化、行為庸俗化、奮斗功利化等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價值觀在中華大地有所抬頭。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清醒睿智、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不僅有機地把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個人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了一起,而且使“中國夢”在更高的層次、更廣的領域、更大的平臺,成為凝聚人心、尋求共識的最大公約數。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