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受中產階級擴大的驅動,中國去年成為蘋果公司僅次于美洲的第二大市場。不過,隨著中國經濟降溫,要保持增長,蘋果需要吸引像王田(音)這樣的消費者。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26日報道,王田在重慶市附近當服務員,她并不屬于對品牌認知度較高的消費者之列。而到目前為止,讓iPhone大獲成功的正是對品牌認知度較高的消費者群體。 王田每月掙人民幣1000元(合152美元)左右,無力購買最低售價人民幣5288元的蘋果旗艦iPhone 6S。她說,買個手機不值得花這么多錢。 報道稱,iPhone和中國市場上激增的iPhone銷量助推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估值最高的公司。但由于全球需求出現弱于預期的跡象,蘋果減少了最新款iPhone的訂單量。中國1月19日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創下25年來的最低增速。這些因素共同拖累蘋果股價自去年7月以來累計下跌25%。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長庫克(Tim Cook)將發布該公司截至2015年12月26日財季的業績,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是iPhone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的銷售前景。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師蘭巴(Abhey Lamba)稱,大家會關注庫克有關中國市場的介紹,以及在中國宏觀經濟放緩的情況下,蘋果能否在中國市場上逆勢發展。 報道稱,庫克面臨的挑戰:讓中國消費者能夠買得起蘋果高價產品的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大環境已不復存在,如何在中國經濟降溫和智能手機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繼續保持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如何讓將對價格較敏感的消費者從價格較低的國產品牌吸引過來;在中國政府的政策有時與西方國家不一致時,如何繼續維持與中國政府的良好關系。 報道稱,中國對于蘋果增長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過分。中國在蘋果全球銷售額中所占的比重約為25%。2015年春節前后的三個月中,蘋果iPhone手機在華銷量高于在美銷量。 隨著中國城市地區的中高收入階層日益富裕,蘋果也蓬勃發展。麥肯錫(McKinsey &Co.)將年收入在人民幣10.6萬元至人民幣22.9萬元的家庭界定為中高收入階層,2012年中國有3600萬個家庭屬這一階層。麥肯錫預計,2020年前中國中高收入階層將有1.93億個家庭。 這些消費者收入可觀,并且追求品牌,他們使得蘋果公司成為了中國第三大智能手機銷售商,僅次于本土的小米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不過Cowen &Co.分析師阿爾庫里(Timothy Arcuri)表示,蘋果傳統的優勢領域可能不足以維系該公司的增長。他說,蘋果在中國能夠占據的市場份額基本上都已經實現了。他估計蘋果目前占據著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約三分之二的份額。他說,任何新的增長都將來自蘋果以前曾經回避的較為低端的市場。 報道稱,這就意味著,蘋果需要去爭取像王田這樣的用戶。這位40歲的服務員來自重慶偏遠的長壽區,那里有90萬人口。王田現在用的是一部僅有最基本功能的諾基亞(Nokia)手機,在二手市場上購買這樣一部手機只需人民幣100元不到。她說,她在餐廳的同事們都不愿用iPhone,因為她們那輩人更懂得節儉,所以不愿花那么多錢。 面對增長陷入停滯的中國整體智能手機市場,王田這樣的非智能手機用戶代表了最后一批幾乎未被開發的用戶群。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估計,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速僅為1%,為該領域發端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類國內低端手機品牌消費者也正在轉向蘋果公司競爭對手華為等高端品牌。華為正在推出更多高端手機產品。如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尋求更換已有智能手機的消費者越來越多,首次購機者則越來越少,這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蘋果公司的增長取決于能否奪取華為在高端市場的份額以及Oppo和Vivo等中國品牌在中端市場的份額。 蘋果公司一直在采取措施向龐大的城鎮市場之外擴張。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地區的31家蘋果專賣店中,大多數店面都位于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所謂一線城市之外的地區。到今年年中,蘋果公司計劃將專賣店數量擴大到40家。 1月16日,顧客排隊等待開門。當日,南京第二家蘋果零售店在新街口正式開業,這是2016年以來在中國開設的第三家店,目前在大中華區的零售店總數達到31家。新華社記者楊磊 攝 |
相關閱讀:
- [ 01-25]iPhone 5se新諜照曝光:將于三月正式發布
- [ 01-10]福州警方搗毀一盜竊團伙 32部iphone手機待認領
- [ 12-14]看看iPhone 7將有哪些黑科技 你會考慮買嗎?
- [ 12-12]兩岸快遞疑遭掉包 iPhone變餅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