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兩邊作戰(zhàn)苦不堪言 申根平衡木還能走多久
2016-01-28 07:39:4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反思·難民給反恐再添難度】 在恐怖威脅和難民危機的雙重沖擊下,《申根協議》這一歐洲一體化“最偉大的成就”變得風雨飄搖。或許可以說,歐洲已經在自由和安全之間陷入難以取舍的境地了。 “目前對于難民而言,恐怖主義和歐洲應該說在各自爭奪人心的‘較量’里。”崔洪建認為,恐怖分子有意識地通過難民身份進入歐洲只是問題一個部分,更嚴重的問題是,持續(xù)涌入后輾轉遷徙的難民,如果在文化、生活等方面和當地發(fā)生摩擦或者矛盾,甚至對歐洲本土的價值觀不能認同的話,就有可能被恐怖組織或者極端勢力所利用,他強調,“這不是邊境身份甄別就能解決的問題。” 不久前發(fā)生在德國的大規(guī)模性侵案或許就是一個佐證。美國《時代》周刊日前刊文指出,科隆事件使得歐洲“嘴上不說、但心里對移民抱有的各種恐懼公開化——包括對文化碰撞的恐懼、對暴徒人數多過警察的恐懼、對向那些憎惡女人的人寬容地打開大門的恐懼。” “政策沒有多少選擇的原因在于,歐盟仍需要維持住申根區(qū)不‘徹底散架’。所以目前它所采取的方式是進行務實的調整,即給予成員國一定的妥協,讓成員國‘自由’采取適當的方式來選擇開放政策。”崔洪建分析稱,這也是這一次幾個國家宣稱要將邊境控制延長至2017年的緣由。 站在“道義制高點”上騎虎難下的歐洲已是不堪重負。德國《國際政治與社會》雜志網站刊登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文章稱,歐洲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伊斯蘭國”對安全構成的威脅并不是在家門口,而是就在“我們的屋內”,從長期來看,極端主義意識形態(tài)本身才是問題根源。也因此,恐怕沒有一個短期就能見效的藥方來解決歐盟雙重的困境。 【出路·利益矛盾致病癥難根治】 盡管我們無法判斷,收緊難民政策對于降低歐洲遭受恐襲的風險到底有多大意義,但越來越多的國家面對交錯纏繞的兩條“戰(zhàn)線”,似乎除了強化控制措施也沒有多少好辦法。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稱,危機的影響范圍之大要求各國須協力解決,而這“似乎縮小了歐洲政策行動的空間”。 歐盟希望加強成員國彼此的合作來應對恐襲威脅,卻在難民問題上又各懷心事,忙著守護各自的利益。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特別助理李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即使歐洲社會再次面臨到恐怖襲擊,也很難說會出現行之有效的反恐合作,反倒是對歐洲的一體化進程會有更大威脅。”李偉認為,未來歐洲國家“同心協力”解決當下困境的路徑會受到內部和外部太多的制約因素,尤其是不同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fā)的考量不同,歐洲能真正“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恐怖主義恐怕不符合現實。 那么,歐洲難道沒有出路了嗎?或許,解開枷鎖的鑰匙還在枷鎖里“藏著”。換言之,如果認為恐怖主義的來源是西亞北非動蕩地區(qū)和“伊斯蘭國”,就要盡量影響西亞北非地區(qū)局勢和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朝著有利于歐洲的方向發(fā)展。 崔洪建認為,歐盟只能試圖在維持申根原則和下放權力中間找一種“平衡”。“難民危機也好,反恐威脅也好,既然很難找到一個領導力量了,那么就在確保對外依舊一體化的前提下,讓成員國有更寬松的環(huán)境,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如何應對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宦佳) |
相關閱讀:
- [ 01-27]難民潮窮于應付 歐盟擬再延長臨時邊境管控
- [ 01-27]歐盟刑警:IS盯上歐洲 或再度發(fā)動恐襲
- [ 01-25]歐盟多國欲延長邊境管控措施期限 或延至2017年底
- [ 01-22]法國總理瓦爾斯:若英國退出歐盟將是場悲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