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兩會”第3場全媒體訪談聚焦生態文明建設
2016-01-28 17:23:57? ?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一是有利于加大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的監督和評議,提高政府工作的水平。二是有利于提高社會各界投身環境保參與生態建設的自覺意識。”江西省人大代表、新余市市長董曉健對這一創舉發出由衷的贊嘆。 江西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冰認為,環境問題日益成為民生問題,新增這一報告內容正是回應了百姓的關切、群眾的呼聲,這也是鞭策政府來改進工作,凝聚全社會 的共識。 當下,環境問題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吐槽,生態發展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以此構成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態文明建設,江西很早就在行動。自改革開放以來,從“山江湖工程”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到“十六字”方針,再到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江西始終高度重視生態保護,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綠色崛起的新路子。 成績要用數據說話。在這份《關于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和生態環境狀況的報告》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對江西省的生態環境情況進行了描述: 2015年,全省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全省設區市城區空氣質量(AQI)優良率達90.1% 、地表水I~III類水質斷面達標率達81%,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 63.1%、居全國第2位;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左右,主要污染物減排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江西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代表江西省政府做生態報告的省發改委主任吳曉軍說:“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綠色產業加快發展,重大生態工程扎實推進,江西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初步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 調的發展新路。” 吳曉軍用六句話勾勒出了這條“新路”的樣子。堅持高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合力初步形成;加強生態建設,生態環境優勢得到鞏固提升;狠抓綜合整治,突出環境污染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加快轉型升級,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步伐加快;創新體制機制,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取得突破;培育生態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氛圍更加濃厚。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說的話猶言在耳,他鼓勵江西人民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走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鞏固提升江西生態優勢,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 面對總書記的殷切希望,本著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2015年,江西“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的變成現實,生態發展、綠色崛起的新路子越走越寬廣。接下來該怎么做?報告中明確了2016年的六大任務:進一步制定綠色規劃、進一步發展綠色產業、進一步實施綠色工程、進一步完善綠色制度、進一步打造綠色品牌、進一步創建 綠色文化。 江西首開全國先河立生態報告,人民期待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全國的新樣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