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覺 居有所安,新市民才能在城里落地生根。房子不必很大很好,能滿足基本需求就行。但實現這個心愿,挺難。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會議發出明確的政策信號,就是鼓勵、吸引農民工在城里買房、租房。 新市民在城里居住現狀如何?他們購房的意愿是否強烈?要在城里有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港灣”還有哪些有形、無形的障礙?請看本報記者的調查。 ——編 者 “只有攢不夠的錢,沒有吃不了的苦”,免費的集裝箱房、隔板房雖然條件艱苦,很多農民工卻選擇住在這里 1月22日上午8點,南京市棲霞區仙林湖小學工地旁的集裝箱房里,費師傅已經煮好了面條,等工友起床吃早飯。記者輕敲開一扇房門,一股夾雜著體味的熱氣從門縫竄了出來。 “集裝箱房有空調,不會熱著凍著,不過一間屋住兩個人,空氣還是不新鮮。”住在這里的許廣興告訴記者,他每天能掙220元,對目前的住宿條件比較滿意。“施工時間短,兩三個月就結束,到時候用車拖走集裝箱,這比搭工棚方便多了。”他說。 被問及如何洗澡、去哪里上廁所,許廣興有些不好意思地指著不遠處用塑料布圍著的地方說:“現在就搭了一個簡易廁所,過些日子會有沖水的廁所。洗澡是在集裝箱里,有太陽能熱水器。這條件比前些年出來打工時強多了。” 棲霞區金地湖城藝境建筑工地旁的隔板房里,有楊天成和妻子方玉芝的“家”。11點,楊天成從工地回來,因為天冷,他的鼻涕和灰塵已經糊在了一起。去公共水房打了熱水洗完臉,老楊出去買飯。“這里沒食堂,去外面的小店買。” 一份面筋炒肉5塊錢,兩份米飯2塊錢,屋里沒有飯桌,妻子下班回來兩人就坐在床邊,把菜放在椅子上,開始吃午飯。 楊天成來自湖北襄陽。“我們遠離家鄉外出打工,就是為了掙錢,供孩子念書、結婚,預備自己養老。只有攢不夠的錢,沒有吃不了的苦,別的方面能省就省唄。”楊天成說,現在住的隔板房雖然沒有空調,做不了飯,澡堂子也四壁漏風,但這些都能將就。“已經挺好的了,還免費給我一間夫妻房。就這,一個月也要花1000多塊呢。” 謝祥宏、黃小青夫婦來自江西,丈夫是裝修工,妻子則是家庭主婦。“17年前剛來南京的時候,我倆就住在工地上,吃了很多苦。后來有了孩子,就開始租房子住。” 黃小青夫婦為了孩子上學,搬了好幾次家。現在他們一家人住在一幢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樓房里。進出小區的路很窄,兩邊都是小攤雜貨店。黃小青的家在4樓,兩室兩廳的房子共有60平方米左右。客廳不大,擠得滿滿當當,一個小桌子上擺滿了孩子的作業本和書。“老大已經讀高一,閨女上小學三年級。房間小、不隔音,一個孩子聽英語錄音,另一個就嚷嚷。”黃小青說。 |
相關閱讀:
- [ 01-28]邵武市首場返鄉農民工招聘會在拿口拉開序幕
- [ 01-28]活動中工作人員為農民工發放宣傳物品
- [ 01-27]2016年春運首趟農民工免費返鄉專列開行
- [ 01-27]近兩成農民工有在廈購房計劃 最希望降低貸款利率
- [ 01-27]張廣敏看望慰問受傷農民工 送上愛心款和職工救助資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