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部委新年部署了啥?五大熱詞勾畫改革重點
2016-01-29 07:1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1月29日電(種卿)近期,國家各大部委年終工作會議陸續召開,供給側改革、去庫存、和市場化等詞匯被頻頻提及,構成了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由此來看,“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仍將堅持結構性調整,針對中央提出化解樓市庫存的任務,住建部等多部委已開始協同發力釋放購房需求;而面臨復雜的國際金融環境,中國人民銀行則表態“維穩”前提下,改革步伐不會停。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供給側改革” 相關部門齊發力 5部委上報8個改革方案 截至1月25日,國家各大財經類部委的年度工作會議已基本閉幕,從對今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來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改革”成為共識。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26日召開的第十二次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5個部委上報8個具體改革方案。從“供給側改革”概念提出到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僅用了兩個半月時間。 國家發改委是中央政府重要的宏觀調控部門,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2016年工作重點之一”。 發改委報告中強調,加強供給側結構改革,需“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穩妥處處置‘僵尸企業’”和“做好就業托底”,不僅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硬骨頭”,也將與很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考驗著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的魄力和智慧。 而財政部有關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主要體現在四大領域。“在財稅、金融、國企和社保四大領域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 同時,改革也自然離不開資金支持,銀監會年度會議就要求為改革輸送“能量”。提出“整合銀行資金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爭取實現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于”目標。 1月5日,海口某證券交易大廳的股民。 中新社記者駱云飛 攝 “市場化改革” 注冊制改革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 回顧2015年,我國經歷了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和人民幣匯率的階段性下跌,一方面受到外部復雜國際金融市場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自身金融證券體系改革的內因。 梳理央行和證監會的“年會”表述不難發現,盡管揭示了多重市場風險,但“改革”決心未有動搖。同時,無論是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還是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都體現了“市場化改革”本質。 “注冊制改革的本質是市場化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形成市場參與各方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責任體系。”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坦言,注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對新股發行節奏和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 無獨有偶,“堅持改革”的表態同樣出現在央行年度工作會議上。 在央行提出的十項主要任務中,“維穩”與“改革”并重格局凸顯。既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也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
相關閱讀:
- [ 01-28]建甌警方部署精干警力精準打擊扒竊犯罪
- [ 01-28]漳州部署今年旅游工作
- [ 01-28]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全面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
- [ 01-28]泰寧縣長羅金水“三好”要求部署春運安全
- [ 01-28]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安全生產重點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