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長呼吁俄裔少女在德遭難民輪奸真相 德回應:干涉內政
2016-01-29 07:23:13?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青木 柳玉鵬】“麗莎事件”引發德俄外交危機!近日,一個名叫麗莎的13歲女孩的命運引起俄羅斯和德國兩國外長“口角”。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6日指責德國警方掩蓋了一名13歲俄裔少女麗莎在德國境內遭到難民輪奸的真相。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27日反擊稱其“干涉德國內政”。 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16日報道了這起“令人震驚的事件”:1月11日,一名13歲的俄裔小女孩在柏林上學路上失蹤。他們的父母隨后向警方報案。第二天,麗莎又回來了。小女孩被數名阿拉伯裔年輕人拖進一輛汽車并被蒙住雙眼,之后被帶到一個公寓并遭到強奸。之后,她被扔在了柏林的一個區。受害者的一名親人哭著將上述內容告訴第一頻道電視臺,“警察和德國媒體直至案發都拒絕對此作出反應”。由于牽扯到難民問題和德國警察,事件迅速引起大量關注。在該電視臺的臉譜上,該報道的瀏覽達到數百萬次。“評論充滿潮水般的仇恨。”德國《圖片報》稱。 此外,俄羅斯媒體還爆料,一個匿名團體在臉譜發布了一段視頻:一個年輕阿拉伯人外貌特征的人說:“我們強奸了她,她還是個處女,你們敢相信嗎?她尖叫、哭泣、說不要。” 德國媒體則“還原”了一個與俄媒不同的“真相”。據德國新聞電視臺28日報道,德國警方稱,小女孩的證詞前后不一致,綁架和強奸指控都缺乏證據。報道稱,這名小女孩在父母在場時說是強奸,然后她一個人面對警察時,又表示出是自愿的意思。德國西南廣播電視臺則稱,檢察官表示,女孩“很明顯是自愿的”。德國司法部發言人施特爾特納此前也曾對《柏林日報》表示,“顯然女孩的社交圈子比較混亂。” 在德國,性行為的自愿年齡線是14歲。所以,目前檢察官正在調查其中兩名土耳其男子是否涉嫌虐待兒童。“麗莎事件”在德國的俄羅斯族裔社區中引發了反對移民的抗議。上周末,一些組織的成員舉著“我們的孩子處于危險中”“保護我們的孩子和女人”等標語,并在德國總理府前舉行抗議游行。 在人們還在為這場“羅生門”中誰對誰錯疑惑時,俄外長拉夫羅夫加入了“戰局”。26日,他在記者會上提到了“我們的麗莎”,拉夫羅夫表示,很明顯這名少女不是自愿失蹤。他還指責德國故意庇護施暴者。為了維護國內政策,德國政府傾向于掩蓋事實,讓事情變得在政治上是正確的,“希望這些問題不要被掩蓋在地毯下面”。 聞此言,拉夫羅夫的德國“同事”施泰因邁爾迅速回擊,批評拉夫羅夫干涉德國的內部事務。《圖片報》28日報道,德外長施泰因邁爾警告說,“不要拿這個案件做政治宣傳,不要煽動和影響德國內部已經十分激烈的關于移民的辯論”。德國政府發言人斯特芬·賽貝特27日也對此回應稱,該事件不應該被政治化,德國也沒有必要掩蓋事實真相。 俄新社報道稱,對于德國外長對俄羅斯的批評,拉夫羅夫28日表示:“我不同意施泰因邁爾對我的評論做出的強烈反應。我們只是詢問此事,以便盡快公布調查結果。”拉夫羅夫呼吁德國提供案件的信息,以避免雙方出現誤解。 “普京的宣傳”,《圖片報》28日稱,莫斯科試圖引發德國社會的消極情緒。英國廣播電臺稱,克里姆林宮支持的媒體經常被指責通過宣傳,在波羅的海國家的俄羅斯族裔中煽動和制造不穩定。現在有人擔心,他們在德國也使用同樣的手法,在歐盟對俄羅斯制裁的問題上對默克爾總理施加壓力。《南德意志報》則說,“麗莎事件”是俄羅斯和德國關系破裂的象征。俄羅斯要告訴在德國的移民,俄羅斯值得信賴,德國令人反感。而俄羅斯問題專家格奧爾格認為,俄羅斯對“麗莎事件”的指控,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德國不再能控制難民危機,俄羅斯要保護在德國的俄羅斯人。 |
相關閱讀:
- [ 01-26]俄外長:北約在俄邊境附近增強軍事潛力是短視行為
- [ 01-26]俄外長:俄愿意與美歐各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合作
- [ 12-15]美俄外長會晤 克里稱雙方有分歧但能夠有效合作
- [ 12-04]俄外長稱土敘邊境存關閉可能 美國務卿:早就該關
- [ 11-26]俄外長:土耳其破壞俄美簽署的安全飛行備忘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