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重在降成本增儲能 可再生能源5年新投2.3萬億
2016-01-29 16:11:07??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十三五”風電的布局則是,提高風電消納能力,結合輸電通道積極推動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其中三北地區建設規模將達到1.7億千瓦。同時,開發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能資源,建設規模將達到7000萬千瓦。此外,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建設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推進綜合示范區應用。 “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思路是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序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積極推動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大型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規模將分別達到8000萬千瓦和7000萬千瓦,將重點發展以大型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用電價格較高區域為主要依托的屋頂分布式系統和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此外,在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區開展商業化、規模化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示范,建設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棄風、棄光、棄水現象日益惡化。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累計棄光電量為46.5億千瓦時,棄光率12.62%,其中甘肅棄光率達到30.7%,新疆為22%。2015年上半年棄風率也攀升至15.2%,下半年極端限電比例已達到79%。而云南這幾年棄水達到370億千瓦時,去年152億千瓦時,行業虧損面達到31%。 “當前龍頭水電站、抽水蓄能和燃氣調峰電站非常缺,用戶側響應、需求側管理也不足,要做加法補短板,才能有效化解‘三棄’問題。”何勇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新能源發展要和用能設施相適應,同時應該更好強化多能互補、電從身邊取的應用。 據記者了解,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中重點提及在新能源發展規模比較大的地區布局適當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建立風水、風光水、風光火等聯合運行基地,積極探索不同場景、技術、規模和領域的儲能商業應用,規范相關標準和檢測體系。國家電網則建議將總規模分解到省,進一步明確可再生能源基地消納市場。 此外,降成本也是“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任務。“我們需要一個相對合理的能源價格和電力價格來支撐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國家已有很明確的政策導向了,降電價是必然趨勢,補貼也不可能全部滿足,必須倒逼成本下降,優勝劣汰。”何勇健告訴記者。 按照水電水利規劃總院設定的目標,“十三五”末考慮環境成本,資源富集區、不棄風條件下新建風電項目電價與當地火電上網電價相當,而國家能源局則提出,光伏發電力爭2020年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 |
相關閱讀:
- [ 08-06]中國科學家發現PM2.5中煤煙聚集物最具毒性
- [ 05-20]環保局高度重視后 中煤集團環保發電廠排污依舊
- [ 03-05]中煤平朔露天礦總工劉云慰問值班礦工
- [ 11-20]文藝表演進一線 中煤第七十一工程處舉辦建處60周年晚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