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給農民發“紅包” 政策紅利有哪些?
2016-01-29 18:43:05?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農村出行將更加便利 “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地區的交通不暢,生活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過去長期存在,未來,這一情況將會有變化,農村的路將越修越多越修越好,住房、飲水等生活基礎設施也將不斷改善。 “一號文件”指出:“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國家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基礎設施,實現城鄉差距顯著縮小。研究出臺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政策意見。” 農村環境將更加優美、更加宜居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村莊面臨著自然環境被破壞污染嚴重、居住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未來,這些問題都將得到改善,新的農村將會是青山綠水環繞,村舍整潔衛生,生活設施完備,公共服務健全。 “一號文件”指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繼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善以獎促治政策。全面啟動村莊綠化工程,開展生態鄉村建設。普遍建立村莊保潔制度。堅持城鄉環境治理并重,逐步把農村環境整治支出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中央財政給予差異化獎補。” 農民變市民落戶城里將會更容易 中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數以億計,在為中國社會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產生了子女教育、養老等一些問題。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農民工進城落戶成為市民是發展趨勢。未來,農民工在打工的城市落戶成為新市民享受各種保障和福利將會更加容易。 “一號文件”指出:“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落實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工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鎮社會保障和城鎮住房保障實施范圍。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高考政策。” 農村“托底”托得更穩 由于城鄉以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農村地區的居民還很貧困。未來,更多的“托底”政策和措施將實施,讓他們也能夠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走向富裕。 “一號文件”指出:“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等措施解決5000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2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覆蓋范圍,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實行最嚴格的脫貧攻堅考核督查問責。” “開展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殘疾人康復和供養托養設施建設。” |
相關閱讀:
- [ 01-29]中央紀委公開曝光五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 [ 01-29]中央紀委2015年給予10名中管干部黨紀重處分并作出重大職務調整
- [ 01-29]榕人大常委會傳達貫徹中央和省市紀委全會精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