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28日體育專電(新華社記者林德韌 姚友明 李琳海)在新疆舉行的“十三冬”,是中國冰雪運動歷史上非常特別的一屆賽事,從地緣角度上,這是冬運會首度走出東北,落戶西北雪原,在時間角度上,這是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后舉辦的首屆冬運會。
隨著2014年末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中國體育產業經歷了一個井噴式爆發的2015年。在2016年伊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冬運會,從一個角度彰顯了新疆乃至中國冰雪運動產業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喜歡滑雪的人越多,我們的生意就越好做”
“喜歡滑雪的人越多,我們的生意就越好做,”在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毗鄰絲綢之路滑雪場的一處農家樂里,老板娘王翠蓮這樣對記者說。冬運會對于她生活最大的改變,就是帶來了迅速增加的客源,而像她經營的這類農家樂,在水西溝鎮就有近700家。
在烏魯木齊經營戶外用品十多年的廖原同樣是十三冬的受益者,與前一個年度相比,他的雪具店里各類戶外用品銷售額增加20%,其中雪具裝備的銷售額上升近50%。
十三冬雪上項目的舉辦地絲綢之路滑雪場,營業額也有了明顯的增加。絲綢之路國際度假區冬季游客接待量從2004年的3萬人上升到2015年的40多萬人。
管窺一豹,從運動場地、運動器材的經營,到農家樂等旅游服務,新疆冰雪產業的從業者們通過“十三冬”得到了切實的好處。
“十三冬不僅僅是一次賽事,通過賽事的拉動,新疆的冰雪旅游將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絲綢之路度假區副總經理黃河說。
冰雪,是新疆的資源;文化,是新疆的內涵;旅游,是新疆的名片,冬運會為新疆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不僅呈現了一屆高水平的冰雪賽事,而且借助賽事帶來的高頻次、高強度的媒體曝光,新疆把當地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一同“打包”進行了推介,“大美新疆”深入人心,十三冬,成為新疆冰雪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起點。
十三冬遺產 新疆冰雪產業的歷史機遇
在發展冰雪產業方面,新疆擁有著雪期長、雪質好、雪期早等自然環境優勢,有些地區雪期甚至長達半年。另外,由于亞高原地帶的“逆溫層”效應,無論是南疆還是北疆的滑雪場,冬天的溫度都不低,是運動員們進行訓練和愛好者們進行戶外活動的理想條件。
不過,若想把白雪變成“白銀”,只有自然環境是不夠的,而十三冬的舉辦,為新疆帶來硬件、軟件上的巨大提升,為做強做大冰雪產業打下了基礎。
硬件方面,新疆通過十三冬收獲了新疆冰上運動中心、絲綢之路滑雪場、天山天池滑雪場等一批世界級的高規格競賽場館。“相較目前全球最著名的兩大冰上運動基地——加拿大的卡爾加里和美國的鹽湖城,新疆冰上運動中心的訓練條件和訓練環境都有自己的優勢。可以預見,本屆冬運會之后,新疆冰上運動中心不僅是新疆運動員的訓練基地,也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運動員理想的訓練基地,”新疆冰上運動中心副主任邱文軍說。
自治區體育局黨組書記李光明表示,目前國際滑聯和國際雪聯已經與新疆接觸,商談相關事宜,爭取讓一系列國際一流的冰雪賽事落戶新疆,并打造新疆國際冬季高端品牌賽事,通過國際大賽的影響力普及推廣冰雪體育項目,從而助推冰雪產業的發展。
軟件方面,通過十三冬,新疆把自己的冰雪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代表、自治區旅游局黨組書記李冀東說:“新疆的冰雪旅游資源豐富而獨特,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冬、春季是新疆旅游業的淡季,尤其是冬季。然而自從十三冬落地新疆,新疆冬季旅游業便有了明顯進展。”依托天山、阿爾泰山等地優質的冰雪資源,新疆擁有了28家S級滑雪場,整個自治區分布著十大冰雪旅游勝地。“整個冬季全區冬季旅游接待人數有望突破2400萬人次,”李冀東說。
李冀東表示,將把冰雪運動作為推介新疆冬季旅游的一大亮點,努力將新疆打造成世界冰雪旅游勝地,推動國際發燒友成為新疆冰雪回頭客,為擴大冰雪人口、打造冰雪產業創造條件。
另外,經過十三冬這樣的高水平大賽的歷練,新疆在冰雪運動的賽事組織、安全保障、后勤服務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人才,這些經驗和人才,為新疆冰雪運動、冰雪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田文表示,針對冰雪運動產業發展,新疆提出到2025年努力建成以自治區冰上運動中心為核心的冰上運動產業園的目標,計劃建成以烏魯木齊南山、天山天池、阿勒泰為重點的雪上運動產業園,并培育各類具有區域特色的冰雪運動賽事和活動。
6年前曾在新疆工作過的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佟立新表示:“新疆的冰雪運動發展,與過去6年相比,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的前景是無比巨大的,冬季運動產業將成為新疆以后的拳頭產業,支柱產業。”
中國冰雪產業迎來騰飛的黃金時代
十三冬是新疆的,十三冬更是全國的。在催熱新疆冰雪產業的同時,整個中國的冰雪產業也在十三冬舉辦的這個時間節點上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去年12月下旬,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北京介紹稱,二十年前,全國的滑雪場不超過10個,2010年全國的滑雪場就達到了200多個,而到2015年末已經超過了500個,帶動了眾多就業。
無論從競技比賽還是健身的角度,冰雪運動都具備著很強的產業屬性,冰上和雪上眾多項目,將從場地、裝備、培訓、比賽、體驗、旅游等諸多方面提供無數商機,從而帶動龐大的產業鏈。
在中國冰雪運動的傳統基地東北,許多省市已將冰雪產業作為龍頭產業規劃到未來的布局中。黑龍江省,提出了以冰雪體育產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150億元。吉林省計劃延長產業鏈,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管理團隊、國際品牌賽事及國際培訓體系與等級標準,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冰雪運動產業基地。
借助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東風,北京、河北等地的冰雪產業也迎來了飛速發展。北京引入了單板滑雪賽事“沸雪”、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賽等高水平冰雪賽事,并用“大眾冰雪季”等活動帶動了冰雪產業的發展。河北省提出,將建成以冰雪體育旅游為主導、冰雪大眾休閑健身和競賽表演業為基礎的產業體系,打造出崇禮國際滑雪節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冰雪體育賽事;張家口和承德的滑雪大區中,崇禮將成為核心,張家口將成為全國冰雪運動中心、裝備制造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
第十三屆冬運會在新疆的舉辦,將西北地區開拓成為中國冰雪產業除東北、華北之外的新的一極,從地理維度上拓展了中國冰雪產業的發展空間。
當然,從冰雪運動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構架、人才儲備等方面來看,中國的冰雪產業依然處在起步階段。不過,以《意見》的出臺為背景,以2022年冬奧會為前景,以十三冬成功舉辦為契機,如此多重利好的刺激下,中國冰雪產業將迎來騰飛的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