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碩繪(新華社發) 原標題:督促政府落實環保責任 大幅提高企業違法成本鋼牙利齒,新環保法真有!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已滿一年。新法實施的效果如何,是不是真的長出“鋼牙利齒”?在法律的威懾之下,政府、企業的守法意識是否在提升? “關鍵在于執行和落實” 督政府、查企業,環保執法力度加大有目共睹 1月25日,環保部發布去年11月新環保法配套辦法執行情況,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吉林通化市、白城市等地因為執法不力,直接被環保部點名批評。這樣的發布,每月都有一次。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停產整治、信息公開,哪些地方有成績,哪些地方有問題,一目了然。 新環保法修訂通過以來,社會各界對其寄予厚望。但正如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2015年兩會記者會上所言,“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紙老虎’,要讓它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關鍵在于執行和落實。” 環境法學界普遍認為,新環保法要解決原有法律偏軟的問題,關鍵在三個方面:政府責任的落實、企業違法成本的提高以及公眾參與的便捷與有效。新法實施后,這三個方面有無改觀? 年終盤點環保約談,過去一年,環保部約談地方政府15個,較2014年的7個市級政府增加一倍。 治污力度不夠、環境質量下滑、政府環保不作為,環保部請地市級城市領導“談一談”各有各的原因。但約談的目的只有一個——督促政府切實承擔起新環保法規定的環保責任。從“查企業”到“督政府”,環保監察開始從根子入手,力圖更好地解決地方環保存在的問題。 過去這一年,環保部幾大督查中心拿出“綜合督查”這一新招。綜合督查,就是把一個地方涉及環保的政策、措施、行為都仔仔細細檢查一遍,給地方做個環保“體檢”,找出問題,督促地方找出對策,加強行動。 2015年,環保部共完成33個市(區)的綜合督查,各地對134個市和2個縣開展了綜合督查。督查之后,約談、區域限批、掛牌督辦等綜合手段一起上,不僅促進相關環境問題的整改,也對其他地方產生震懾作用。 針對企業違法成本低的問題,新環保法突破性地提出“按日計罰”等新的執法手段,期待提高違法成本,讓環境處罰真正硬起來。去年,因多項環境違法行為,以及拒不執行停產整治決定,陜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被兩次按日計罰,罰款金額接近1600萬元。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611件,罰款數額達4.85億元,實施查封、扣押案件3697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2511件。同時,環保與司法部門通力合作,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732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478件。 去年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生效實施當天,環保民間組織“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針對福建南平市損壞林地的采礦主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并得到受理。這是新環保法實施后第一起被法院受理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去年10月底,當地法院宣判原告勝訴。被告不僅被罰款,主審法官還要求其恢復生態。新環保法實施后,環境公益訴訟雖未大規模出現,但幾起有影響力的案件的勝訴,讓人們看到了以法律手段保護生態環境、解決環境糾紛的希望。 亮麗成績單背后是辛苦付出 基層執法責任重壓力大,有關部門加緊制定政策,織密制度籠子 歲末年初,各地都在爭相曬自己的環保執法成績單,原因當然是它們足夠亮眼。2015年湖北共檢查企業4.5萬家次,查處4000多家,其中按日計罰單筆最高處罰金額達270萬元。湖南全省公安機關共受理環境違法行政案件135起,行政拘留117人;對152起破壞環境資源保護類的刑事案件進行立案,刑事拘留190人,立案數和打擊數均為歷年之最…… 一張張成績單背后,是法規制定者的忙碌,是多部門勠力同心的合作,是基層環境執法人員的辛勞。 廣東省環境監察局局長周全在做客廣東省政府官微的訪談中坦言,環境監管能力不足,“小馬拉大車”,是新環保法實施的一大困難。廣東全省有27萬多個污染源,僅有環境監察人員約2800人。 其實,這樣的困難在全國非常普遍,新法實施后,環保監察工作量大、面廣、壓力大的特點更加突出。 “跟我說說你們的工作狀態吧!”記者幾次想采訪廣西梧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廖晗,忙碌中的他匆匆地回復記者:“總體感覺就是累啊!尤其是執法一線的兄弟們,責任重、壓力大!” 為實施好環保法在忙碌的,不僅是執法一線的環保工作者。今年初,《關于按日連續處罰計罰日數問題的復函》《關于環保法第六十一條適用有關問題的復函》在環保部官網刊出,立即在基層執法人員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些文件,正是一線基層執法人員迫切需要的法律依據。為了織密制度籠子,制定可操作性強的配套辦法,環保部政策法規司等部門加強調研,加班加點。 “為新環保法實施,我們梳理出要配套開展的54項工作,有些是制度性的,比如生態紅線的劃定,有的是關于能力建設的,比如監測網絡建設,還有些就是必須盡早出臺的配套規定,比如按日計罰怎么操作,等等。” 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法規處處長王煒告訴記者,僅去年一年,環保部出臺的配套文件就有20多項,地方的配套文件更豐富。 一邊干,一邊找出問題,查漏補缺,陳吉寧日前透露,去年底環保部門又梳理出新環保法實施遇到的兩大類10個問題,正在協調解決。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