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 貴州加大力度鼓勵貧困戶融入城市
2016-02-01 16:07:21?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黎萌):把貧困人口從偏遠之地搬遷出來,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實方法。去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易地搬遷被列為“十三五”期間我國脫貧攻堅五大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全國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貴州目前尚未脫貧的人口有493萬。其中,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居住的還有130萬。 丹寨最邊遠的山區窮困村還有44%的戶未搬遷 高峰村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最為典型的邊遠山區窮困村,自然條件極差,通過前幾年的扶貧生態移民工程,該村已有279戶1284人搬遷進城,戶數和人數皆占全村戶、人總數的56%。普遍認為,搬遷進城的村民除減輕了對原居住地生態的壓力外,由于機會的增多,他們脫貧致富也有了更好的平臺。此外,新家水、電、路三通,電視、網絡全覆蓋,上學、就醫等條件也顯著改善。 但即便如此,高峰村仍有44%的戶和人在過去的4年里依然選擇了留下。他們沒有走出大山,主要是什么原因?“不搬出來有些是家里沒有勞動力,出來不知道怎么干?另外就是實在太窮了,出不起購房子的錢。還有就是老人,大山里呆慣了,擔心進到城里后沒有了地,吃什么?”已經從高峰村搬遷出來,并且已在城里創辦了自己的家政服務公司的唐先亮告訴記者說。 出不起購房子的錢是個什么概念?在丹寨縣縣城的東湖安置點高峰樓,記者看到,這里的搬遷安置房一律是每家50建筑平米。按照2015年以前的易地扶貧搬遷辦法,每個貧困人口可以獲得1.2萬國家補助款。若按每戶4口人計算,這樣一個從高峰村搬遷到東湖安置點的人家共可獲得國家補助4.8萬,每套安置房的房價是7.1萬,就是說這樣的貧困家庭自己還要掏2.3萬才能搬遷進城。 4口之家的貧困戶現在搬遷不花一分錢還可得9千 “之前老百姓自籌資金的份額還是比較大的。”丹寨縣移民局副局長雷智榮告訴國際在線記者,以高峰樓安置點為例,已經搬入的141戶高峰村村民平均每戶大約自籌了3萬元左右。他說,2015年以前,我們給搬遷人口的補助標準沒有今年大,今年起是因為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后開始實施脫貧攻堅的“五個一批”工程,力度加大了。 “拿今年的標準,同樣放到高峰樓這樣的安置點,同樣的貧困戶4口之家,國家給每人的搬遷補助是兩萬,加起來就有了8萬元,房子只要7.1萬,因此每戶不僅不花一分錢,還可以拿到9千元搞裝修。這樣做也是因為政府考慮到越往后,剩下的就越是非常貧困而出不起那三萬塊錢的人家。所以就是要讓他們幾乎都是免費就能搬出大山,在城里有套住房。” 雷智榮表示,都說是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了,再讓這些貧困人口自己掏錢才能移民就太難了,對他們而言,國家的政策也是越來越好。以高峰村剩下的44%的未搬遷戶為例,其中的一半屬于貧困戶,就是最困難的人家了,沒錢是他們無法搬出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易地搬遷有利條件多 但艱巨性前所未有 結合中央的最新扶貧政策,貴州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孫志剛日前表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性和前所未有的艱巨性,貴州應緊緊抓住中央推進力度大、搬遷安置建筑材料價格有所降低、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好、工作機制越來越健全等千載難逢的有利條件,更加重視、更加清醒、更有信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切實解決好“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 今年丹寨縣計劃繼續攻堅高峰村剩余部分貧困農戶參與易地扶貧搬遷,目前該村還剩余的未搬遷農戶共有216戶972人,涉及10個自然寨,大部分均是家庭特別困難或者思想較為保守,難以實現搬遷的對象。經鎮、村干部加大宣傳動員,結合中央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提高補助標準后,基本上同意參與搬遷。其中列入2016年第一批的有大田自然寨7戶24人,其他自然寨將陸續參與。預計到“十三五”末,全村基本搬完,最多留下幾戶看守山林。 丹寨縣委書記侯美傳表示,“他們的脫貧問題等于是通過生態補償加上支付看林工資的方式來加以解決了。” 他說,因為現行的脫貧標準不是很高,今年是人均3046元,一個月平均200多元,兩三畝的收成就可以實現。但致富有困難,因為要有人均一萬元以上的收入,搞農業還是有壓力。 據了解,堅持群眾自愿、積極穩妥的原則,按照貧困自然村寨貧困程度排序,從貧困程度最深的自然村寨開始實施整村整寨搬遷,是丹寨縣今后幾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精髓。“新政策的第一批試點預計今年3月份啟動,年底應該可以見到效果。目標就是搬得出、留得下、讓搬遷群眾有事可做、穩定脫貧、融入當地社會不走回頭路。”雷智榮說。 |
相關閱讀:
- [ 02-01]美國14歲女孩因社交媒體上發生爭執憤怒持槍殺人
- [ 02-01]媒體評美艦闖西沙:"航行自由"外衣下的霸權本質
- [ 02-01]貧困生請領導吃飯:紀委書記受命“擺平”媒體
- [ 02-01]“貧困生請領導吃飯”追蹤:官員欲掏錢擺平媒體
- [ 02-01]媒體評美艦闖西沙:"航行自由"外衣下的霸權本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