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
2016-02-01 21:57:28??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革命老區(以下簡稱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老區和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大犧牲和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關心支持下,老區面貌發生深刻變化,老區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但由于自然、歷史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老區發展相對滯后、基礎設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脫貧攻堅任務相當艱巨。為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區開發建設步伐,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改變老區發展面貌為目標,以貧困老區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更加注重統籌協調、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注重開發開放、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發展,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著力破解區域發展瓶頸制約,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困難和問題,著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著力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到2020年,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二、工作重點 按照區別對待、精準施策的原則,以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點領域為突破口,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帶動老區全面振興發展。 (一)以支持貧困老區為重點,全面加快老區小康建設進程。貧困地區是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貧困老區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要把貧困老區作為老區開發建設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改善發展環境與條件,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推動相關資源要素向貧困老區優先集聚,民生政策向貧困老區優先覆蓋,重大項目向貧困老區優先布局,盡快增強貧困老區發展內生動力。 (二)以扶持困難群體為重點,全面增進老區人民福祉。切實解決好老區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老區開發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打破慣性思維,采取超常規舉措,加快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提高優撫對象待遇水平,辦好老區民生實事,使老區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三)以集中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全面推動老區開發開放。加快老區開發建設步伐,基礎設施是首要條件,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是關鍵環節,改革開放是根本動力,生態環境是發展底線,老區精神是活力源泉。要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明確工作思路,選準主攻方向,發揚“釘釘子”精神,使老區面貌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盡快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大力推進老區高等級公路建設,優先布局一批鐵路項目并設立站點,積極布局一批支線和通用機場,支持有條件的老區加快港口、碼頭、航道等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實現老區所在地級市高速公路通達、加速鐵路基本覆蓋。加快推動老區電網建設,支持大用戶直供電和工業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自備電廠,保障發展用能需求。增加位于貧困老區的發電企業年度電量計劃,提高水電工程留存電量比例。加大老區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環境治理和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實施力度。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老區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寬帶鄉村”工程,加大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先支持老區重大水利工程、中型水庫、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大貧困老區抗旱水源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力度。支持老區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安排建設任務和補助資金時予以傾斜。 (二)積極有序開發優勢資源,切實發揮輻射帶動效應。鼓勵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民營資本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因地制宜勘探開發老區煤炭、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頁巖油等資源。在具備資源稟賦的老區積極有序開發建設大型水電、風電、太陽能基地,著力解決電力消納問題。支持老區發展生物質能、天然氣、農村小水電等清潔能源,加快規劃建設一批抽水蓄能電站。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老區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實現資源就地加工轉化利用。增加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對貧困老區基礎性、公益性項目的投入,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老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支持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綠色礦山建設。 (三)著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不斷增強“造血”功能。推進老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讓農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做大做強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支持老區特色農產品品種保護、選育和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積極推廣適用新品種、新技術,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扶持、鼓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及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鼓勵大型零售超市與貧困老區合作社開展農超對接。加強老區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郵政快遞服務向農村延伸。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訓,鼓勵引導電商企業開辟老區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加大對農產品品牌推介營銷的支持力度。依托老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積極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打造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養生養老基地和休閑度假目的地。充分挖掘老區山林資源,積極發展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產業和林下經濟。利用老區豐富的文化資源,振興傳統工藝,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支持老區建設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優先支持老區創建國家級旅游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補助資金進一步向老區傾斜。加大跨區域旅游合作力度,重點打造國家級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加強旅游品牌推介,著力開發紅色旅游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節慶活動。加強老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建設維護,有計劃搶救影響力大、損毀嚴重的重要革命遺址。支持老區因地制宜開展“互聯網 ”試點。積極發展適合老區的信息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四)切實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打造永續發展的美麗老區。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濕地保護與恢復、退牧還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坡耕地綜合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優先安排貧困老區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支持老區開展各類生態文明試點示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支持在符合條件的老區開展國家公園設立試點。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體系,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涵養區、源頭區等水源地環境整治。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對秸稈、地膜、畜禽糞污收集利用加大扶持和獎勵力度,研究將貧困老區列入下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區域。加快推進老區工業污染場地和礦區環境治理,支持老區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工程。 (五)全力推進民生改善,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解決老區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電力保障水平。加快貧困老區農村公路建設,重點推進剩余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設,推動一定人口規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統籌開展農房抗震改造,對貧困老區予以傾斜支持。加快老區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盡快補齊老區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消除大班額現象,優化農村中小學校設點布局,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力量配備,確保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支持貧困老區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辦好一批中等、高等職業學校,逐步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推動職業學校與企業共建實驗實訓平臺,培養更多適應老區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繼續實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暢通貧困老區學生就讀重點高校渠道。加強老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支持貧困老區實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能力和大病救助水平。加大社會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老區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老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落實國家基礎養老金標準相關政策。以廣播電視服務網絡、數字文化服務、鄉土人才培養、流動文化服務以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層新華書店等為重點,推動老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與水平明顯提高。 (六)大力促進轉移就業,全面增強群眾增收致富能力。結合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發揮老區中心城市和小城鎮集聚功能,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服務等產業,拓展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空間。加強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貧困老區勞動力向經濟發達地區轉移,建立和完善勞動力輸出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提高轉移輸出組織化程度。支持老區所在市縣積極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大貧困老區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參加中長期實用技能培訓。引導和支持用人企業在老區開展訂單定向培訓。支持符合條件的老區建設創業園區或創業孵化基地等,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七)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貧困人口脫貧。繼續實施以工代賑、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等專項扶貧工程,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的扶持力度。統籌使用涉農資金,開展扶貧小額信貸,支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致富。積極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支持老區探索資產收益扶貧。加快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積極推進老區貧困村旅游扶貧試點。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老區科技特派員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探索創業扶貧新模式。在貧困老區優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務時予以傾斜,完善后續生產發展和就業扶持政策。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在老區加快落實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政策,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落實貧困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的政策,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八)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支持老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有序實施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抵押貸款以及大宗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支持老區開展水權交易試點,探索建立市場化補償方式。推動相關老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國家戰略,與有關國家級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打造區域合作和產業承接發展平臺,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引導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等產業優先向老區轉移。支持老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推動老區創新驅動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老區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鼓勵老區所在市縣積極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老區企業到境外開展各類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和商標注冊等給予資助。拓展老區招商引資渠道,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促進貧困老區發展,優先支持老區項目申報借用國外優惠貸款。鼓勵老區培育和發展會展平臺,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邊境老區開發開放,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提升邊民互市貿易便利化水平。 |
相關閱讀:
- [ 02-01]福清103個革命老區村有93個完成編寫工作
- [ 11-14]贛瑞龍鐵路:連接革命老區 拉動經濟發展
- [ 09-01]托起革命老區村的“小康夢”
- [ 08-24]助力革命老區教育發展 加多寶愛心助學行動走進延安
- [ 08-21]科華恒盛持續19年支持革命老區教育事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