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韓國最大規模游戲展G-STAR。 中新網2月3日電 據韓媒報道,數據顯示,韓國游戲開發企業從2009年時的3萬家減少至2014年的1.4萬家,5年期間縮水了一半以上。 2日,韓國經濟研究院發表《游戲產業管制政策轉換的必要性》報告,指出韓國對游戲產業過度的管制,已成為限制該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報告顯示,近5年來,韓國游戲企業減少了一半以上,從業人員也從2009年時的9.2533萬人減少至2014年的8.7281萬人。 韓國經濟研究院金秀妍(音)研究員稱,韓國游戲產業規模居全球第4位,收益率極高,占據了文化內容產業出口規模的一半以上,被視為朝陽產業,但近來卻陷入危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過度的限制阻礙了發展。 報告中指出,“強制防沉迷制度(Shut Down)”是最具代表性的限制措施。 目前,韓國實行強制性和選擇性防沉迷制度。2011年11月起,韓國女性家庭部出臺強制性防沉迷制度,年齡在16歲以下的青少年禁止在深夜玩游戲。2012年7月,文化體育觀光部再出臺選擇性防沉迷制度,該制度針對18歲以下青少年本人或法定代理人(父母等),指的是游戲運營企業必須限制未成年的游戲時間,有未成年會員加入游戲測服時,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強制性防沉迷制度出臺后,一直被認為侵犯游戲用戶基本權利,在中國、泰國等地已被認為是“名存實亡”的無效制度,因此不少游戲業內人士建議廢除該制度。 報告書還指出,因摒棄對網頁游戲的偏見,放寬政策限制,在美國、日本等國,幾乎沒有針對網頁游戲的過度限制措施。 2014年出臺的網頁游戲規定,游戲用戶每月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用于游戲的結算額度不能超過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00元),每次用于購買概率性道具的結算額度不能超過3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0元),如果在博彩類游戲中一天損失超過1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550元)時,將24小時內禁止游戲。 該制度出臺后,招致業內人士強烈不滿。去年1月,文化體育觀光部放寬了部分限制,將每月結算上限從之前的30萬韓元上調至5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700元),實名認證的頻率也從先前的每季度1次放寬至每年1次,但是仍被指限制過多,需要進一步放寬。 金秀妍研究員表示,韓國政府過于低估游戲產業在文化內容和產業上的價值,對游戲產業抱有偏見,名目繁多的管制措施已大大阻礙韓國游戲產業的發展。如不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韓國游戲產業的競爭力將進一步下降,落后于鄰國。 |
相關閱讀:
- [ 02-02]韓國總統樸槿惠敲恐襲警鐘 呼吁通過反恐法
- [ 02-02]韓國阿語專家揭示機場恐嚇字條系谷歌翻譯結果
- [ 02-02]韓國戀人間暴力案件頻發 警方成立專案小組處理
- [ 02-01]“洋春運”也瘋狂:韓國如何解局“返鄉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