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寨卡”病毒的迅速擴散引起世界多國的密切關注。本月3日,泛美衛生組織召開緊急會議,呼吁國際社會“防寨”。當天,巴西總統羅塞夫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本周六將進行全國性“滅蟲動員”。一場防止寨卡病毒蔓延的大戰在多國開展起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4日報道稱,本月3日,巴西國家電視臺播放了總統羅塞夫的全國電視講話。在講話中,羅塞夫宣布將本周六定為“全國動員日”,巴西民眾將在士兵和政府公務人員的幫助下展開“滅蟲活動”。羅塞夫認為,由于醫學界尚未研制出對抗“寨卡”病毒的有效疫苗,“防寨”的最好方法仍然是滅蚊,特別是存在于住宅和辦公區域的蚊蟲滋生場所。 羅塞夫說,“寨卡”如今已經從一個“遙遠的噩夢”變為“真實的威脅”,“勝利取決于我們的決心”。她強調,政府已經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和技術資源。本月13日,22萬名巴西武裝部隊成員將全面投入“防寨”工作。對于該國分娩出“小頭癥”嬰兒的母親,羅塞夫也表達了慰問之情:“我們會竭盡所能來保護你們”。 泛美衛生組織3日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召開區域性緊急會議,拉美13國衛生部門高官出席。衛生組織干事艾蒂安稱,為協助各成員國對抗“寨卡”病毒,該組織需要籌集850萬美元的資金。她呼吁說:“我們請求各國政府、基金會以及其他捐贈方能幫助我們籌齊資金?!彼f,衛生組織已經在對抗疫情的工作中花費80多萬美元。 對于當前疫情的嚴重程度,各國看法不一。此前,巴西方面稱該國“小頭癥”病例幾十倍地增長;而該病例數據第二高的哥倫比亞,近期卻沒有發現明顯的增長趨勢。法屬波利尼西亞方面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然而,有官員警示稱,“寨卡”病毒在這些國家可能仍處于“剛剛抵達、尚未擴散”的早期階段,不應掉以輕心。 “防寨”工作的開展如今在多個層面遭遇困難。美國新聞網站“VOX”稱,疫情防治工作的一個難點在于“寨卡”病毒的不易察覺性:絕大多數健康人士在感染該病毒后,不會出現任何癥狀,自然也就不會前去尋醫問藥。然而,即便是這類“無癥狀感染者”,帶毒期間也仍有可能將該病毒傳播給他人,并導致可怕的癥狀。 英國廣播公司稱,防治疫情的跨國合作不太順利。聯合國和美國的衛生官員此前不滿地表示,作為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巴西方面的配合很不給力——該國未能向合作方提供充足的樣本和相關數據,以至于學界至今無法確定“寨卡”和“小頭癥”之間到底是否存在直接關聯。此外,信息不足還將直接影響到診斷結果、藥品和疫苗的研制等多個方面。對此,巴西方面也確實存在為難之處:該國法律嚴格限制含遺傳物質的樣本外泄,其中包括攜帶“寨卡”病毒的血樣。 除此之外,“寨卡”疫情的預防工作還有可能面臨宗教倫理層面的挑戰。當學界傳出“寨卡”病毒有可能導致新生嬰兒“小頭癥”的說法后,一些拉美國家的衛生部門紛紛建議女性暫時不要懷孕。而羅馬天主教向來反對幾乎一切形式的生育控制措施。根據相關教義,除采用“自然避孕法”的任何生育控制措施,“本質上都是邪惡的”。然而,也有宗教學者認為,面對可怕的疫情,羅馬天主教廷方面也會有所變通。美國波士頓學院神學教授詹姆斯·博澤克說,天主教廷不會走“強硬路線”。他特別提及,教宗方濟各對于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同性戀和墮胎等,都曾表現出仁慈和寬容態度,而且他本人也來自南美。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日最新消息,此前,學界認為“寨卡”的昆蟲傳播載體僅限于“埃及伊蚊”一種。而西班牙學者發現,該國常見的“白紋伊蚊”也可以充當傳播媒介,只不過目前尚未計算出具體的傳播速率。學界擔憂,“白紋伊蚊”有可能導致西班牙數十萬人感染“寨卡”。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劉猛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
相關閱讀:
- [ 02-04]美國大型航空公司員工可拒絕飛往感染寨卡病毒國家
- [ 02-04]漳州檢驗檢疫局積極做好寨卡病毒防控工作
- [ 02-04]衛計委印發寨卡病毒病診療方案 點名三省重點滅蚊
- [ 02-04]韓外交部密切注意寨卡情況 射擊隊從巴西提前回國
- [ 02-04]美國報告首例寨卡熱病例 系通過性傳播感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