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記者調查:中國游客,當心海外免稅“黑店”之一——“黑店”緣何存在 新華社記者 時隔1個多月,陳然(化名)一直不敢告訴花甲之年的母親,她新年期間去澳大利亞旅游買回來的保健品和奶粉可能都被坑了。那是母親第一次跟團出國玩,一回來就拿出蜂膠、葡萄籽、牛初乳等瓶瓶罐罐的保健品,還有面霜和奶粉,興奮地分給親朋好友。 可是陳然一看到消費小票就覺得有問題。光是9瓶保健品和4瓶面霜就花了1173澳元(約合843.6美元),按當時匯率約6120元人民幣。果然,經過在悉尼留學的朋友證實,母親帶回的品牌在當地沒見過,而且比當地人熟知的同類商品價格高出好幾倍。 陳然告訴記者,母親所在旅行團大部分團友和她同齡,大多比她出手還闊綽。她們在悉尼和墨爾本都被導游帶去指定免稅店消費,除了保健品和奶粉,還有澳毛被和羊絨制品專賣店。售貨員全是華人面孔,說普通話,很熱情,只是商品說明和小票全是英文,他們看不懂。 陳然母親的經歷并非孤立事件。 近些年,國外出現一些開在旅游區主營當地特產的店鋪,產品都寫著本地制造,名為免稅店,商品標價卻比市面常見的同類產品高出很多,很多品牌當地人聞所未聞。這些店鋪主要或專門接待中國游客,售貨員大部分甚至全部會講中文,接待游客訓練有素。 在微博、微信、論壇和媒體報道中,有很多對這些免稅店的抱怨和投訴,不少消費者直指它們為“黑店”。從以往報道來看,日本、越南、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亞太國家是這類“黑店”的重災區。 新華社記者特別關注了一些涉案商店,走訪業內人士和受害者,發現這些“黑店”有生存的“沃土”。 首先,境外消費市場大,“黑店”有利可圖。遠游歸家給親朋好友帶禮物,是中國人一大習俗,如今腰包鼓了,走得遠了,異國他鄉的特產當然是送禮佳品。 記者發現,在越南,從北部下龍灣、中部峴港和芽莊,再到南部胡志明市,一些所謂免稅乳膠寢具店成為中國旅游團必到之地,店內枕頭、床墊等經常被中國游客一掃而空,甚至有的店還出現過斷貨。 乳膠寢具受青睞不奇怪,但當地乳膠寢具什么價位,產品質量有何差異,游客其實并不了解。一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對中國游客下手。 其次,導游成導購,服務一條龍。很多中招的中國游客都有共同特點:不懂當地語言,甚至一句外語都不會;報廉價團出游,缺少境外旅游經驗;對旅游目的地了解不多,全憑導游安排;愿意花錢,出手大方;聽到中文就激動,見到同胞就覺親切。所以,當他們在陌生國度游歷幾天后,被導游帶入一個物品豐富、中文銷售熱情接待的店鋪里,很容易動心,更何況很多還是中老年游客,一旦導購扯上兒孫福祉,他們幾乎抵抗力盡失。 第三,特色產品免稅店推介當地資源,易獲所在國政府支持。無論是日本的酵素、藥妝,澳大利亞的蜂膠、綿羊油和奶粉,還是越南的乳膠枕頭和新加坡的電子產品,不僅是商品,也是當地文化符號。這些商品銷路好,既能帶來稅收,又能推廣本國文化,當地政府沒有理由不支持。 另外,當地旅游行業不規范也是原因之一。近年來,中國人“走出去”規模擴大,給海外旅游業帶去強勁推動力,很多小型、不正規的旅行社和商家也見縫插針生長起來。其中不少華人導游沒有底薪或底薪很低,收入全靠游客購物提成。在日本一家大型旅行社工作多年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知道有的不正規旅行社與所謂的免稅店和高檔餐廳勾結,對導游進行培訓,時時對游客“洗腦”,令游客對其產生信任,后面不管是購物還是住店和用餐,就都任由擺布了。 中國國家旅游局駐日本首席代表張西龍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短短1年半時間里,日本免稅店從400家擴展至3萬多家,而且免稅商品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在這一高速擴張背景下,魚目混珠的現象也十分嚴重。特別在東京、大阪等中國游客過度集中的大中城市,新生了部分由來自中國港澳臺地區、大陸以及在日華僑華人以合作、合資等方式開設的免稅店,專門針對中國游客采取不正當營銷和推銷方法,中國游客因此購買貨價不符等“黑心”免稅商品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正是張西龍提到的某些帶有華人色彩的免稅店,成為讓中國游客海外游最受傷的坑,需要特別提高警惕。(執筆記者張欣,參與記者許緣、馬興華、樂艷娜) |
相關閱讀:
- [ 02-05]赴韓中國游客愛買啥?竟是方便面和杏仁堅果
- [ 02-05]盤點福州春節里的花海 游客“聞香而來”(圖)
- [ 02-05]春節將至大批游客來 日本機場檢疫犬忙暈了
- [ 02-05]廈鼓碼頭變琴島“客廳” 老照片展圖書展吸引眾多游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