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邢曉婧】比起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市場上的如日中天,日本企業如今似乎風光不再。索尼連年高額虧損,松下關閉中國唯一一家電視工廠,西鐵城廣州公司“提前解散”。“日企大舉撤資中國”“日本深陷‘失落的20年’泥潭”等唱衰日本企業的文章頻繁見諸報端。事實果真如此嗎?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市場的現狀究竟如何?日本企業如何實現轉型?中日之間會在哪些領域展開合作?《環球時報》記者試圖通過采訪尋找真相。 日企撤離中國比重不大,但呈上升趨勢 今年1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發布題為“‘新常態’結構調整下在華日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基于《2015年度亞洲、大洋洲日資企業活動實況調查等內容》”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關于在華日資企業“今后1至2年的業務發展方向”上,回答將會“擴大”業務的企業占38.1%,首次跌破4成;回答“維持現狀”的企業占51.3%,與2014年調查結果相比增加5.3個百分點;回答“縮小”(8.8%)或“轉移到第三國(地區)/撤退”(1.7%)的企業共占10.5%,較2014年增加3.0%。可見,日資企業大規模撤離中國的說法不屬實。 關于“縮小”業務或“轉移/撤退”的原因(多選),回答“銷售額減少”的企業占67.1%,與2014年相比增加6.0%;緊隨其后的原因分別是“采購成本、人工費等成本增加”(63.6%)和“發展潛力小”(36.4%)。此外,“對高附加產品的接納度低”“生產與銷售網絡的調整”“難以確保勞動力”及“管制變嚴”等均為影響日企在華經營的原因。一家日資服裝企業的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半數以上撤離中國的日資企業實際上是由于其日本總公司本身經營不善,與中國沒有關系。不過也有不同觀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亞地區中心總代表田端祥久認為,目前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家日資企業因這一原因撤離中國,遠未及半數。 那么,離開中國的日資企業究竟傾向于把今后業務發展方向放在哪里呢?JETRO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選擇在巴基斯坦擴大業務規模的日本企業占比76.7%,排名首位;選擇緬甸和印度則分別以75.8%和74.7%分列二、三位。觀察近幾年數據可以發現,日本企業在緬甸、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擴大投資的意愿較高。清華大學野村綜研中國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松野豐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資企業流向這些國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人工費、材料費等成本低于中國;第二,受政治影響小。某零部件加工商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很多日本企業其實并不愿意從中國撤資,因為多年來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充足且成熟,工人可以迅速、高質量地完成任務。轉移到其他國家意味著要從頭開始培訓工人,培養市場,前期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費用也非常可觀。 |
相關閱讀:
- [ 01-15]印尼爆炸案致多家日企門店停業 全家便利店禁止員工外出
- [ 12-28]日媒:日企搶灘中國養老育兒市場 紙尿褲受青睞
- [ 12-25]日企聘外國留學生意識高漲 超過半數企業聘用
- [ 12-14]日印核能協議激發日企出口熱情 核電風險引擔憂
- [ 11-19]訪日外國游客激增 日企積極聘用外國留學生應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