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衢江區上方鎮,是衢州最邊遠鄉鎮之一。年關臨近,鎮上鞭炮聲此起彼伏。上方鎮中心小學玳堰教學點里,孩子們在山野間嬉笑打鬧著。 9歲的薛雨霞獨自趴在飯桌上做寒假作業,她不時抬起頭看看窗外,大眼睛里閃爍著與這個年齡不相稱的成熟。 薛雨霞母親是越南人,父親是本地人。在她1歲時,母親一去不復返。雨霞成了有媽卻見不到的娃。 “媽媽不可能回來,我也不想她回來。”薛雨霞說這話時,眼神冷得刺人。姑奶奶薛海香說,常聽人說媽媽不要她了,孩子有點恨。 玳堰教學點負責人姜建貞說,薛雨霞這樣的孩子,教學點里有23個。姜老師說,這些孩子的共同特點是內向、膽怯、敏感。 錢江晚報記者昨天從上方鎮鎮政府了解到,全鎮至少有三十多個像薛雨霞這樣的孩子。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稱,這些孩子的生活教育已成為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 9歲的薛雨霞 連媽媽的照片都不想看 我只想好好讀書,將來學醫 讓癱瘓的爸爸站起來 薛雨霞如今跟著46歲的姑奶奶薛海香過。 薛海香嘆了口氣:“這孩子甚至不想看媽媽的照片?!?/p> 10年前,薛雨霞的母親經中介介紹,嫁給薛雨霞的父親。兩人沒有領結婚證就過起了日子,一年后有了小雨霞。 8年前,父母帶著薛雨霞到衢州市區打工。一天下午,媽媽不辭而別,再也沒回來。 “我侄子對老婆還好的,兩個人看起來感情還不錯,走的時候也沒征兆——家里還欠著幾萬元的債,可能是受不了苦吧?!毖O阏f。 為還債,薛雨霞的父親遠走非洲打工,卻因車禍高位截癱臥床多年。 “我不管這父女倆,他們就活不下去了。”薛海香說。 現在,薛雨霞總是任性地叫薛海香“媽媽”。薛雨霞對記者的提問基本不回答,但一和薛海香聊起來話就很多。 “我現在只想好好讀書學醫,為爸爸治病。”薛雨霞說。 11歲的彭路遙 我想媽媽回來 我想和其他同學一樣 一家人在一起 11歲的彭路遙同樣寡言少語。彭路遙是玳堰教學點四(一)班的學生,看起來比同齡人矮。奶奶尹林花說:“孩子沒吃啥有營養的東西,不長個。” 彭路遙的母親是貴州人,十多年前經黑中介介紹來到了彭家,生下一兒一女。彭路遙的姐姐已在城里念初中。 彭路遙四歲時,媽媽丟下爺仨不辭而別,但會隔幾天給彭路遙打個電話。 “她不告訴我她在哪里,也不問爸爸和奶奶的情況,只是問我成績好不好身體好不好?,F在家里知道媽媽在寧波打工,但爸爸也不去找她。”彭路遙說,“我想她回來,我想和其他同學一樣,一家人能在一起?!?/p> 奶奶尹林花苦笑一聲:“你媽不肯回來也不會回來,她嫌我們家窮?!?/p> 玳堰教學點負責人姜建貞說,學校平時對這些孩子會多一分關注,比如給每個人安排一個女老師做“代理媽媽”,比如在校的五天中餐讓他們享受營養餐,比如建立結對幫扶制度,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等等。 “但這是不夠的, 這些孩子的成長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呵護?!苯ㄘ懻f。 媽媽們出走的原因 這些女人大多是花錢在外地找的 缺少感情基礎,大部分還不領證 還有的媽媽是受不了貧困、家暴 上方鎮在衢州屬于經濟強鎮,但所轄的玳堰村、新京村卻相對貧困。這幾個村子,不過千人,卻有三十多位母親拋下骨肉不辭而別。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坦言,這種情況其他地方并不多見。 錢江晚報記者走訪后發現,這些母親基本上都是通過黑中介從外地嫁進來的,當地一位村民直接說“就是買來的”。 十多年前,一些在本地找不到老婆的單身漢,開始通過黑中介去云貴、越南等更貧困的地方找女人,以此傳宗接代。 比如彭路遙的父親彭建中稱,老婆是“當年花了點錢找人介紹的”。而薛雨霞的家人說“這個越南女人是花了我們一萬六千元介紹費才進門的”。 這些外來女人來到衢州后,沒有相互走過親戚,女方家庭情況男方一無所知,絕大部分都沒有領結婚證。 “一開始就沒有感情基礎,加上沒有領證,也就不受法律保護,跑了再婚也沒事?!鄙戏芥傊行男W的一位老師說。 貧窮是母親們出走的另一個原因。 當地一位村干部稱,靠黑中介找老婆的家庭,本來就窮,婚后生活困苦,這些女人受不了也正常。 家暴也是個原因。 玳堰教學點二(一)班李佳程的媽媽是云南人。李佳程上幼兒園時,媽媽出走。小家伙哭著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我們家開飯館,錢是有的。但我經常看見爸爸媽媽打架,爸爸把媽媽打得直哭。我希望媽媽回家,再也不要挨打了。” 錢江晚報記者采訪中得知,村民們花錢娶了外來女人后,總覺得女人是買來的,缺乏尊重,動不動就打人,一些女人因此出走。 |
相關閱讀:
- [ 01-25]外地HiV感染者怎么辦理本地治療
- [ 01-22]廈門今年中考中招方案發布 三名校不再招收外地生
- [ 01-20]民進廈門市委建議:可借鑒外地做法 建優質民辦校
- [ 01-20]福建保證農民工工錢按時發放|網傳福州將限外地報牌 交警辟謠
- [ 01-20]網傳福州將限制外地報牌 交警辟謠:沒有要限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