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應保持中性適度
2016-02-07 07:26:1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2015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增長13.3% 央行:貨幣政策應保持中性適度 本報訊(記者 程婕)昨天,央行發布《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央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從量價兩方面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報告稱,去年穩健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 促進了實際利率基本穩定,從量價兩方面保持了貨幣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2015 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 M2 余額同比增長 13.3%,比上年末高 1.1 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14.3%,比上年末高 0.6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 11.7 萬億元,同比多增 1.8 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 12.4%。12 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27%,比上年 12 月下降 1.51 個百分點。2015 年末,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 6.4936 元,CFETS 人民幣匯率指數為 100.94,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了基本穩定。 在專欄“準備金率、流動性與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報告指出,開放宏觀格局下,貨幣政策面臨著匯率“硬約束”以及資產價格國際間“強對比”的約束。本國貨幣政策過于寬松容易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如果國內物價和房價過高,投資就可能轉到國外資產價格更低的地方。這些都會表現為資本外流以及外匯儲備的下降。以準備金工具為例,若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負債方中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中的法定準備金會相應轉化為超額準備金,從而增加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促進市場利率下行,加上降準信號意義較強,有可能強化對政策放松的預期,這些在一定情況下都可能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資本流出增多,外匯儲備下降。 報告強調,在開放宏觀格局下,貨幣政策應有國際視野,要更加關注貨幣政策對資產配置、經濟動態均衡的影響,要注意到這些影響最終都可能會表現在跨境資金的流動上。貨幣政策應保持中性適度,既要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同時又不能過度放水、妨礙市場的有效出清,要綜合運用好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 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
相關閱讀:
- [ 02-07]央行發布報告稱穩健貨幣政策取得較好效果
- [ 02-06]央行:2015年累計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近2.2萬億元
- [ 02-06]銀行跨行轉賬春節暫停三天 央行系統暫停運行
- [ 02-04]俄羅斯央行稱全球油價或保持在20至40美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