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稿閱讀 網絡書香·節日讀書 (第二期) 春節——家訓·家書·家文化 網絡書香·節日讀書,我是曹雅欣。 年,是我們的一個終點,每一年到頭,我們在這里停頓、在這里回歸;年,又是我們的一個起點,每一年之初,我們從這里開始、從這里出發。所謂“年年年尾接年初”,就是這樣。 而年尾年初,我們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往往都是家。家,是一年到頭,歸來的地方;家,也是一年新歲,出走的地方。家,我們在這里安頓舊歲;家,我們在這里規劃新年。所以,家文化,幾乎就是中國年文化的一個精神濃縮和集中體現。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歷來對家文化極其重視,一個家族、一個家庭的家風,對內影響著個人的品格,對外影響著社會的組成。而家風,傳承于家訓里、體現在家書中,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家訓、家書,都是一個成功門第的家風展現。 在過年的時候,讓我們也來讀讀這些經典的家訓、家書,體味年文化中最重要的家文化。 好的家文化,能給奮斗的行者以智慧,能給漂泊的游子以溫暖。中國歷史上智慧的典型代表,要數諸葛亮,他給兒子的最后一封家書,《誡子書》中,是這樣傳遞著自己一生的智慧所得,他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他是在說,君子的行為操守,是靠寧靜來提高修養,是靠節儉來培養品德。不恬靜寡欲就無法明確真正的志向,不摒除干擾就無法完成遠大的目標。學習要靜心專一,才干要源于學習。不善于學習就無法增長全面的才干,不確立志向就無法使學習轉化為成就。 諸葛亮這幾句話言辭懇切、字字珠璣,他一生的波瀾起伏、神機妙算,最后都洗盡鉛華,呈現為平淡至極的教子箴言。讓我們再體味一下《誡子書》中的這幾句: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而家訓里著名的《朱子家訓》,從清朝初年問世以來,被很多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當做是“治家之經”,可以說,它不再僅僅是作者朱柏廬自己一家的家訓,而是被推而廣之地奉為中國共同的家文化。 比如其中說道: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吃一粥一飯的時候,也要想到這些糧食來之不易,用半絲半縷的時候,也要感念這些物資生產辛勞。 再看,《朱子家訓》還說: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看到旁人有了喜慶,不可心存嫉妒,看到他人有了禍患,也不可幸災樂禍。如果做善事總想讓人看到,那就不是真的出于善心善念;如果做惡之后怕人知曉、偽裝自己,那才真的是惡人。 這些說的都是很淺顯很樸素的道理,但是往往我們確實是需要提點、需要警醒。 ——我們是否會因為他人的狀況起落而氣憤嫉妒、而情緒低落呢?“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保持善良心性對人,才能保持平和心態對己。 ——我們你是否會因為做了好事無人知曉、默默無聞而感到憤憤不平呢?“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這句話告訴我們的,就如同美國一首詩里所說,說:“你今朝的善行,世人會在明晨淡忘;但是不管怎樣,還是應該多做好事。” |
相關閱讀:
- [ 07-29]武夷書院詳解《朱子家訓》
- [ 06-25]朱子家訓讓兩岸姐妹產生共鳴
- [ 06-08]朱柏廬的《朱子家訓》
- [ 03-12]武夷山市學生誦讀《朱子家訓》
- [ 12-18]《朱子家訓》的永續魅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