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紅包成指尖上的“新年俗” 從傳統短信拜年到微信拜年,年俗不斷出新,數倍、數十倍于去年的互動頻次表明,越來越多的用戶正在接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年俗”。 有網友表示:“過去除夕四大年俗:貼春聯、貼門神、守歲、領壓歲錢;如今新四大年俗是:搶紅包!搶紅包!搶紅包!搶紅包!” “在互聯網平臺上發紅包,已是互聯網時代人際溝通的新‘語言’。無論金額大小,搶紅包的樂趣多過紅包本身的價值。”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認為,紅包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紅包大戰”中各家打法的創新,體現著互聯網技術與年俗的交融,金額不再是人們最看重的元素,有助于倡導清新風氣。 受訪專家表示,搶紅包“新年俗”里承載了親情與友情,不過,希望“低頭族”在埋頭搶紅包的同時,也能兼顧家人團聚,避免讓情誼只洋溢在電子屏幕上。 |
相關閱讀:
- [ 02-08]微信紅包除夕收發總量達80.8億個 是2015年8倍
- [ 02-08]春節搶紅包警惕高額誘惑 專家:輸密碼都是騙局
- [ 02-08]記者驗證搶紅包軟件:捆綁廣告多 被“禁搶”3天
- [ 02-08]支付寶春晚紅包技術大爆發:兩輪咻一咻互動1808億次
- [ 02-08]中紀委發“廉政紅包”提示黨員干部春節八事不能做
- [ 02-07]“五福卡”PK“模糊照” 支付寶微信快把紅包玩壞了
- [ 02-06]博物館網店“年味兒”濃:故宮有剪紙 國博有紅包
- [ 02-06]除夕紅包大戰一觸即發 安裝插件小心“得不償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