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實質推進
2015年4月20日,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習近平關于“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贏得了巴各黨派人士的熱烈贊賞和強烈共鳴。訪問期間,中巴簽署了50多項合作協議。
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設立的絲路基金簽下了首單。絲路基金將中巴清潔能源合作項目作為首個支持項目,具有重要示范效應。
“一帶一路”讓中巴命運共同體更加緊密,也成為中國同周邊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樣板和典范。
△習近平同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舉行會談
與巴基斯坦一樣,印尼也是在“一帶一路”的“南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印尼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實現了對接。
隨著習近平主席的出訪路線,“一帶一路”的立體布局日趨清晰:4月剛剛南下巴基斯坦和印尼,5月就北上歐亞三國——
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這三國均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
在訪問過程中,中哈商定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光明之路”新經濟計劃銜接。中俄決定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合作對接。中白攜手共建“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也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2015年秋冬之交,習近平主席用了兩天多的時間,走訪了兩個鄰國——越南、新加坡。訪問期間,中越加緊磋商在“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框架內合作。在新加坡,中新決定進一步對接發展戰略,積極探討兩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模式。
△習近平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舉行會談
“一帶一路”應者云集。沿線6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傳播速度之快、參與范圍之廣,令世界驚嘆。
中國同31個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積極同沿線國家商建自貿區,為中國對外貿易帶來新機遇。
由習近平倡議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歷經800余天籌備,正式成立。亞投行的成立,有利于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地區經濟發展。它同習近平于2014年宣布成立的絲路基金一道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融資平臺。
2015年,“一帶一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從宏偉藍圖到具體成果,立足周邊,依托周邊,造福周邊,卻又不限于周邊。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它的開放性、包容性,給地區、給世界帶來無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