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回眸2015年,中國航天進行了19次發射,將45顆各類衛星送入太空,成功率達到100%。 展望2016年,中國航天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射高峰。今年,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將先后首飛。按照此前披露的消息,今年"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與"天舟一號"貨物飛船實現對接。 搭載衛星數量最多的火箭,航天領域的"一箭多星"技術,是指利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后將數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技術。它標志著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2015年9月20日,我國的長征六號火箭一次將20顆衛星送上了軌道,創下了中國航天的新紀錄。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介紹,更重要的是,去年首次發射的長征六號使用了新型的煤油液氧發動機,它將為接下來我國生產更大推力的火箭奠定基礎。長征六號是一個比較小的運載火箭,它最大的意義在于,是中國第一次采用以煤油為燃料,液氧為氧化劑的這種新型的火箭發動機,通過這次發射,對發動機進行非常充分的飛行試驗中的測試,這個對于未來長征七號以及長征五號的成功,奠定非常好的基礎。 商業化程度最高的通信衛星,2015年10月17日凌晨,我國用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向國際成熟衛星運營商提供通信衛星的在軌交付服務。衛星入軌后,與亞太公司在軌運行的其它衛星共同服務亞洲、歐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等全球約75%人口的地區。而在11月21日發射的老撾一號通信衛星,實現了中國航天對東盟國家整星"零的突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下屬的"中國亞太移動通信衛星有限責任公司"是項目總承包商、亞太公司總裁助理丁詠冰介紹:實現地面的衛星通訊,同時能夠向地面提供廣播電視服務,實現對偏遠地區、海島地區,地面網絡通訊不發達的地區可以用衛星進行通訊。 最深不可測的天文衛星,"暗物質"被比作"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天空中的烏云"。它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科學家估算,宇宙中包含5%的普通物質,它們組成了包括地球在內的星系、恒星、行星等發光和反光物質,其余95%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每秒鐘都有無數暗物質穿透人體,但人類既不知道暗物質長什么樣、有多重,也不知道它具有怎樣的屬性。2015年12月17日凌晨,我國首顆天文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它的任務就是去太空尋找暗物質存在的證據。據了解,"悟空"是世界上迄今為止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空間探測器,它的觀測能段是國際空間站阿爾法磁譜儀的10倍。《國際太空》副主編龐之浩說:這個天文衛星的水平非常高,它是探測暗物質的,這個要比目前國際上的衛星,不僅水平、數據指標都高,而且還很便宜,是它的價格的幾十分之幾,可以說是物美價廉。 從東方紅一號,到載人航天,到北斗導航,再到探月工程,2016年中國航天將迎來60周年。從曾經翹首以盼、望眼欲穿,到如今的淡定從容、習以為常。中國航天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對關注中國航天的人來說,這個時代是幸福的,每一年都能見證和分享中國航天的進步,但同時也有些應接不暇,因為太多的進步異彩紛呈。中國航天在2016還會取得哪些突破? 最受外界關注的發射任務,2016年中國航天最受外界關注的發射任務,無疑是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兩個型號火箭的首飛。我們先說"長征七號"。長征七號采用"兩級半"構型,火箭的直徑和此前的長征二型保持一致,仍然是3.35米。它將會在我國全新的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國際太空》副主編龐之浩介紹說:長征7號是我們國家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它的近地軌道能力,可以達到13噸,目前主要想讓它發射我們的天舟1號貨運飛船。 楊宇光表示,從長征七號的載荷能力來看,未來它將是我國現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我們對于長征七號最大的期待,應當說它是對于目前現役的主要的型號,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的一個替代。它比目前的這個我們運載能力最強的這個長征三號乙,能力要更稍微強一些,那么這個從它的運載能力,以及它的性價比來看,更適合于未來中國大部分空間載荷的發射,因此它稱為未來新一代中國運載火箭的一個主力型號。 中國航天最猛的大力士,長征五號,就是大家俗稱的"大火箭"。說它大,原因是它突出了我國現役運載火箭芯級直徑3.35米的限制,達到了5米直徑,運載能力是我國現役火箭的2.5倍。去年,長征五號已經成功完成芯一級、芯二級動力系統試車,隨后轉入海南發射場合練。龐之浩介紹,長征五號如果發射成功,將使得我國運載火箭躋身世界火箭第一集團。目前第一集團的運載能力都是20噸級的,我們長征5號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是20噸級,它可以達到25噸。它與美國的宇宙神-5、德爾塔-4、歐洲的阿麗亞娜-5以及俄羅斯目前的質子-M是屬于一個級別的。 另據了解,長征五號采用了液氧煤油發動機,具有無毒無污染、低成本、高可靠等特點,楊宇光評價,長征五號的首飛,意義非凡。運載火箭它的長細比是有一定的限制,不可能把火箭做的非常細長,為了能夠更高的提高運載能力,在火箭噸運在逐漸增大的時候,提高它的直徑,那么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必要的一件事。 最具技術突破的補給,2016年,中國航天還有一項關鍵技術的突破試驗,就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實現對接,驗證空間站在軌燃料的補加技術,為后續我國長時間在軌運行的空間站提供基礎。其中,"天舟一號"將是我國首次發射的貨物飛船。楊宇光說:“因為載人航天器都是在比較低的軌道上,需要經常的進行軌道保持,而進行軌道保持,它的推進劑的消耗不是無限制的,所以說載人航天器,尤其是這種長期在軌的載人的空間站,它很重要的一個技術,就是由貨運飛船,為它進行推進劑的補加,補加推進劑以后,它就可以更長的時間內具備軌道保持能力,這是未來中國必須掌握的一項很關鍵的技術”。(記者張棉棉) |
相關閱讀:
- [ 02-11]韓媒:美多管火箭系統部隊被調遣至韓美聯合師團
- [ 02-07]韓國媒體報道朝鮮發射了一枚遠程火箭
- [ 02-07]朝鮮發射“遠程火箭” 韓國緊急應對
- [ 02-03]瞄準全球市場 日本擬用H3火箭全面取代H2A火箭
- [ 02-02]牢記訓詞 聽黨指揮 努力建設強大的現代化火箭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