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目標有所不同 美發現引力波對“天琴計劃”無大影響
2016-02-14 06:58:42?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記者 范凌志蔻杰】當地時間1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與此同時,中國本土引力波探測工程“天琴計劃”也進入公眾視線。 有人擔心,美國方面的發現是否意味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晚了一步”,從而導致研究意義大減?李淼說,此次美國發現引力波對“天琴計劃”并無太大影響。LIGO此次發現引力波是孤立事件,仍需其他引力波實驗支持。中美兩國探測的源完全不一樣,科研目標也有所區別。中方的測距與美方差別很大,中方的測距(兩顆衛星之間的距離)是十幾萬公里,遠大于美國。茍利軍也持同樣看法。他說,引力波的研究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美國制造了一架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天體,那我們是不是只靠美國的望遠鏡來觀測宇宙就可以了?顯然不是,一項研究需要各個國家的共同努力來進行。 “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都有計劃研究引力波,中方日后一定會在此領域加大研究力度。”李淼說。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1日稱,發現引力波的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標志著宇宙研究新時代的開始:引力波天文學的到來。宇宙已經因此變成了一個有趣得多的地方。文章同時指出,這僅僅是個開端。歐洲規模相仿的引力波觀測臺(它正在進行與LIGO類似的升級)以及日本的“神樂”探測計劃將提供另外兩個觀測項目,從而組成一個全球引力波網絡。 李淼承認,中方目前在引力波研究方面與美國等國家還有一定差距。“第一是研究起步較晚(美國已經研究20多年),第二是人才儲備不足。針對這種情況,中山大學會與一些著名研究機構加大人才交流與技術合作,促進中國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發展,在人才儲備上加大力度,盡量縮小與發達國家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差距。”他預測,引力波實驗日后會助力形成引力波天文學,研究引力波的天文機構將越來越多。中方日后一定會在此領域加大研究力度。
|
相關閱讀:
- [ 02-13]在引力波時代刷出中國色彩
- [ 02-13]“捕獲”引力波 愛因斯坦百年預言獲證
- [ 02-13]清華大學團隊對“捕獲”引力波作出貢獻
- [ 02-13]中國本土引力波探測工程“天琴計劃”正在立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