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13日電題:消毒餐具:能否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新華社記者邵香云、張建新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出門聚會,越來越多的使用消毒餐具。一些消費者反映,有的餐館消毒餐具標識不明顯,對其能否保證衛生感到擔心。記者不久前對天津等地消毒餐具質量問題進行了追蹤。 質量參差不齊,合格標識不顯 “當我用筷子捅破這層塑料包裝時,這些消毒餐具的質量是否達標,并不十分了解,也不知如何辨認?”天津市民劉先生對記者說,這個餐具有的沒有標明包裝日期,有的沒有標注出廠檢驗合格證,真的很擔心這些餐具是否符合衛生標準? 另一位市民楊女士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消費者,每次跟家人出去吃飯,拿到消毒餐具時都會在心里打個問號,即使勉強用了也得拿開水燙燙才放心。” 天津市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主任陳云奎表示,該市消協近期經常接到消費者關于消毒餐具的咨詢,大多數都是問什么樣的消毒餐具才能放心使用? 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八條規定,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作業場所、清洗消毒設備或者設施,用水和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符合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其他國家標準、衛生規范。 但是,陳云奎表示,盡管國家有了不少規定,也不排除一些不正規消毒餐具企業不執行的情況,消費者在餐館使用消毒餐具可能會碰上不合格的餐具。 天津市餐飲具集中消毒協會副會長李剛說,如果沒有明確的廠家地址、聯系方式以及消毒日期等,可能不是正規企業生產的消毒餐具,有可能存在大腸桿菌超標的情況,消費者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其標識。 準入門檻較低,管理存在漏洞 李剛介紹,隨著一次性餐具逐步退出市場,作為替代品的集中消毒餐飲具具有節約資源、集中消毒保證衛生等優點,但這類企業的準入門檻較低,內部管理以及行業監督還不夠完善。 據了解,2014年,天津共有餐飲具消毒企業40多家,如今已整合為16家,日處理量近25萬套。 “正規的餐飲具消毒企業是在天津市、區兩級衛生監督部門指導下的企業,已取得正規資質;但也有一部分作坊式企業選址鄰近污染源、從業人員上崗無健康證、使用非食品級洗滌劑等,給消毒餐具質量帶來衛生隱患。”李剛說。 記者日前走訪了天津市武清區的一家餐飲具集中消毒生產基地,這里每天都要清洗4到6萬套餐具,送往天津市的各大餐飲企業。該企業配備了流水線洗碗機和環保設施,整個生產分為餐具回收區、清洗消毒區、質檢包裝區、裝箱入庫區四個區域。 這家企業負責人張紅新介紹,從天津市內各飯店回收來的餐飲具在餐飲回收區進行水分類機器除渣,在清洗消毒區域使用食品級氫氧化鈉清洗油污,然后陸續進入高壓噴淋和高溫池侵燙、烘干機高溫烘干后進入包裝。 “整個流程下來十分鐘左右,我們每隔一小時抽檢一次,發現不合格產品拆包裝打回生產車間重新消毒。消毒之后的餐具保質期在7天,把大腸桿菌等系列細菌殺掉,池子里的水半天一換,操作工每年都要體檢一次。”張紅新說。 之后,企業對包裝完成的餐具進行質量抽檢,在專業化檢驗室對產品的菌落總數、藥物殘留、外觀清潔度等進行檢驗,判定全部合格后方可裝箱入庫發往相關單位。餐具包裝上印有單位名稱、地址、聯系方式、消毒日期等。 李剛表示,目前一些作坊式餐具消毒企業很難達到這樣的質量標準,所以不合格消毒餐具在市場上依然存在。 質量不達標準,誰來監督檢查 天津市衛生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加強消毒餐具質量,2010年天津市衛生、工商、食藥監部門聯合下發了有關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范的通知,要求工商部門負責將相關企業信息通報給衛生部門,衛生部門負責對有工商執照的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進行監督檢查,食藥監部門負責對餐飲單位使用的餐具、飲具進行監管等。 有關負責人稱,天津市還制定了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范的實施辦法,要求相關企業選址、布局、設施以及清洗消毒過程要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健全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臺賬記錄、成品抽樣檢驗和產品召回等衛生管理制度。 據了解,該市衛生部門每年組織開展轄區內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檢查和質量抽檢,每年每戶監督檢查不少于2次,抽檢不少于1次。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制定了各種規范,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督檢查,仍不能讓這些規范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 天津市衛生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群眾可來電投訴舉報違法行為,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監督檢查中發現存在違法行為的消毒服務機構,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并通報相關部門;對監督抽檢不合格的,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
相關閱讀:
- [ 01-27]家中餐具不齊又不想花錢買 夫妻兩次上超市盜竊
- [ 10-30]餐具消毒環境差 藏身村莊躲監管|兒子離家兩個月未歸 父親焦急尋找盼兒平安
- [ 09-18]新《食品安全法》下月實施消毒餐具不合格最高罰5萬
- [ 09-16]多家餐具消毒廠環境堪憂 餐具如此出爐你放心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