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類與蚊子的戰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蚊子不僅讓我們在夏日里受到騷擾,被叮咬后還有傳染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將蚊子列為人類第一大致命動物殺手,瘧疾、登革熱、乙腦和基孔肯雅熱都能通過蚊子叮咬傳染。近期,巴西衛生部門確認,在美洲快速蔓延的寨卡病毒可通過蚊子叮咬、血液傳播。那么,拿什么與蚊子作戰呢?世界上新研發的一些滅蚊奇招真真讓人腦洞大開。 聯合國計劃輻射絕育蚊子 應巴西衛生部的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準備向巴西投放經輻射絕育的雄性蚊子,通過滅蚊來對抗日趨嚴重的寨卡熱疫情。 針對蚊子等昆蟲生命周期相對較短、繁殖快、數量大的特點,原子能機構近年來開發出一種昆蟲輻射絕育技術:雄性昆蟲在接受過輻射后變得不育,但依舊可以和雌性昆蟲交配,投放至野外可以大幅減少昆蟲在局部區域的數量,應對病蟲害比噴灑農藥等技術更環保。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糧食和農業應用聯合司司長梁劬介紹,雄性蚊子在野外不叮咬人畜,很適合大規模培養投放。而經過輻射后的雄性蚊子與雌性蚊子交配后不會生出下一代,蚊子數量會明顯減少。目前存在的一個瓶頸是,實驗室對雌雄蚊子的分離難以做到百分之百準確,有時會有個別能叮咬人的雌性蚊子漏網放飛,但比例很低,影響不大。 哥斯達黎加滅蚊上演“細菌戰” 哥斯達黎加衛生部1月31日表示,將使用一種名為“多殺菌素”(Spinosad),抵御傳播寨卡、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等病毒的埃及伊蚊。據埃菲社1月31日報道,這種細菌將以片劑的形式被灑在滋生蚊蟲的大片積水區域。 “多殺菌素”可通過破壞埃及伊蚊幼蟲的神經系統,在48小時內殺死幼蟲,但對人類無害。可將“多殺菌素”藥片放在儲水容器等蚊蟲有可能孳生的地方,有效期可達10周。哥衛生部已建議酒店、學校、工廠等人群密集場所廣泛使用這一生物制劑。這種細菌僅會通過攝入和接觸作用于蚊子幼蟲,但不會殺死成蚊,對人類也不會產生毒性。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