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類與蚊子的戰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蚊子不僅讓我們在夏日里受到騷擾,被叮咬后還有傳染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將蚊子列為人類第一大致命動物殺手,瘧疾、登革熱、乙腦和基孔肯雅熱都能通過蚊子叮咬傳染。近期,巴西衛生部門確認,在美洲快速蔓延的寨卡病毒可通過蚊子叮咬、血液傳播。那么,拿什么與蚊子作戰呢?世界上新研發的一些滅蚊奇招真真讓人腦洞大開。

聯合國計劃輻射絕育蚊子
應巴西衛生部的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準備向巴西投放經輻射絕育的雄性蚊子,通過滅蚊來對抗日趨嚴重的寨卡熱疫情。
針對蚊子等昆蟲生命周期相對較短、繁殖快、數量大的特點,原子能機構近年來開發出一種昆蟲輻射絕育技術:雄性昆蟲在接受過輻射后變得不育,但依舊可以和雌性昆蟲交配,投放至野外可以大幅減少昆蟲在局部區域的數量,應對病蟲害比噴灑農藥等技術更環保。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糧食和農業應用聯合司司長梁劬介紹,雄性蚊子在野外不叮咬人畜,很適合大規模培養投放。而經過輻射后的雄性蚊子與雌性蚊子交配后不會生出下一代,蚊子數量會明顯減少。目前存在的一個瓶頸是,實驗室對雌雄蚊子的分離難以做到百分之百準確,有時會有個別能叮咬人的雌性蚊子漏網放飛,但比例很低,影響不大。
哥斯達黎加滅蚊上演“細菌戰”
哥斯達黎加衛生部1月31日表示,將使用一種名為“多殺菌素”(Spinosad),抵御傳播寨卡、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等病毒的埃及伊蚊。據埃菲社1月31日報道,這種細菌將以片劑的形式被灑在滋生蚊蟲的大片積水區域。
“多殺菌素”可通過破壞埃及伊蚊幼蟲的神經系統,在48小時內殺死幼蟲,但對人類無害。可將“多殺菌素”藥片放在儲水容器等蚊蟲有可能孳生的地方,有效期可達10周。哥衛生部已建議酒店、學校、工廠等人群密集場所廣泛使用這一生物制劑。這種細菌僅會通過攝入和接觸作用于蚊子幼蟲,但不會殺死成蚊,對人類也不會產生毒性。
一物降一物,薩爾瓦多志愿者放養魚類控制蚊子繁殖
薩爾瓦多共和國是位于中美洲北部的一個國家,人口密集。薩爾瓦多衛生部正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加大滅蚊力度等手段遏制寨卡病毒疫情發展。
在薩爾瓦多拉利伯塔德省,當地民眾另辟蹊徑,開發了一種控制蚊子繁殖的方法。蚊子喜歡把蟲卵產在水洼或者池塘,一群青年志愿者就在附近河流捕捉到一種名叫Sambo的魚,將它們放到當地學校和村莊的水缸中,正好吃掉在水中的蟲卵,所謂“一物降一物”。
美國用無人機“智能轟炸”滅蚊蟲
每年夏季,美國“陽光之州”佛羅里達的居民便會遭受成千上萬只蚊子的侵擾,2013年,美國空軍啟用“特種武器”幫助當地居民脫離苦海——用僅重0.9公斤的新型無人機“智能轟炸”蚊子,此舉開創了全美使用無人機滅蚊的先河。
佛羅里達礁島群有太多小島,叢林和沼澤地帶密布。蚊蟲多在暴風雨或漲潮之后留下的死水中孳生。因此該控制區雇傭了40人到140平方英里范圍內的42個島礁檢查,很多地區人員仍無法到達。如果消除行動稍有延遲,那些蚊子幼蟲就會變成可能散布致命病菌的咬人飛蚊。無人機不會完全取代地面部隊,但能將根除蚊蟲災害的方式轉變為“智能轟炸”。
這種無人機長0.76米,重量只有0.9公斤,可以在約60米低空飛行90分鐘,并裝備有紅外攝像機,可以顯示并監控蚊蟲產卵的水洼或池塘。一旦有必要,礁島群蚊蟲控制區的4架直升飛機將被調往繁殖地噴灑殺蟲劑。
滅蚊激光炮
激光打蚊子?你沒有聽錯,敢于幻想和嘗試的美國人滅蚊玩出了新高度——激光滅蚊炮。微軟的前首席技術官內森·麥沃爾德演示的一種滅蚊工具入選了《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最佳發明榜單。這種新工具是一把微型激光炮,全自動擊發,三十米范圍內百發百中,而且只會消滅雌蚊子——并非性別歧視,而是因為雄蚊子是純素食主義者,只有雌蚊子才會吸血。


滅蚊過程可以分成探測、識別、驗證和消滅四個階段。首先,紅外線發光二極管會射出紅外線,照射到對面的逆反射條再反射回來,這個過程能夠分辨蚊子和其他飛蟲,甚至能辨別蚊子的性別——因為和雄蚊子相比,雌蚊子的振翅頻率更低一些。如果確認是需要消滅的雌蚊子,激光炮將會再發出一束無害激光,確保激光頭和蚊子之間沒有其他障礙物。最后,殺傷性激光射出,一道輕煙之后,蚊子被擊落。它們將會因為高溫而死去,或者因為翅膀被燒焦而喪失飛行能力。
不過發明這種滅蚊激光炮的公司并不打算生產這種產品,也不打算將其推向市場。而這種激光炮只是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過測試,是否有效有待實戰檢驗。
文字來源:新華網、中新網、光明日報、參考消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