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開發工作成就啟示
2016-02-14 21:28:25??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搬出“窮窩”,開辟發展新戰場-- “以前住的地方,一年到頭種點洋芋都爛在窖里了,孩子上學也不方便,哪還有什么收入?”寧夏固原40歲的村民郭梅花說,在老家西吉縣興隆鎮洞洞村,出村的唯一一條路被大溝斷開,車出不來進不去,只能靠步行。搬遷到40公里外的移民新村,出行、打工方便,加上政策扶持,全家生活大為改觀。 未來5年,我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人口或達1000萬人,約占現有貧困人口總數的七分之一。千萬人民將搬出“窮窩”,在新家園里創造美好新生活。 發展教育,蘊育脫貧新希望-- 在河北省阜平縣職教中心夢翔汽車培訓基地,近9成學生來自貧困家庭。“從我們這里畢業的學生,每個月至少能掙2500元,一年就是3萬元,可以保證一個四五口之家穩定脫貧。”校長李丙亮不無自豪地說。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近年來,我國先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免學費補助生活費、高校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等政策,為貧困地區孩子的未來發展編織起飛翔的翅膀。 低保兜底,書寫保障新篇章-- 五十多歲的兒子下肢殘疾,兒媳和孫子都是輕度智障,七十多歲的老奶奶是全家唯一一位健康人--在甘肅環縣甜水堡鎮魯掌村,這樣一戶特困人家被納入農村一類低保,政府為全家每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在我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有2000多萬人。中央已經決定,這部分人群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制度覆蓋范圍,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為他們的生活帶去希望和光明。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 回顧過去,扶貧開發的“中國經驗”享譽全球。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正向貧困“堡壘”發起最后“沖鋒”,向著所有群眾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 |
相關閱讀:
- [ 02-11]勇立世界創新潮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紀實
- [ 02-11]勇立世界創新潮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紀實
- [ 02-03]人民日報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要聞錄
- [ 02-02]人民日報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要聞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