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寧尖山新區: 錢塘江邊弄“新潮” 中國經濟網浙江2月15日訊 (記者 楊開新)“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文人墨客筆下的錢塘江大潮“壯觀天下無”,自古引來無數贊嘆。如今,就在錢塘江大潮的起潮處——浙江海寧經濟開發區(尖山新區),也聚集著許多的時代“弄潮兒”,他們領風氣之先,留下了不少“小而美”的故事。 2月13日,農歷正月初六上午,天上下起了細雨,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雨停后,不少市民在尖山新區鼠尾山公園內漫步、垂釣。在附近工作的居民王冬告訴記者,“這里環境好,生活又方便,前兩天天氣暖和時,外面的人才叫多呢。”一位來自杭州的老太太說,大城市里道路擁堵、空氣也不如這里,自己的哮喘病總是好不了,今年過年她跟老伴兒到這里看親戚,才住了兩三天身體就好了不少。 站在鼠尾山山頂四下望去,尖山新區全貌呈現在眼前,不僅擁有眾多企業,中小學、醫院、文化活動中心、小商品市場等也一應俱全。可是,1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水域——尖山新區由圍墾形成,1997年至2005年先后圍涂6.3萬畝。 楊鴻銘、林蘭蘭是一對“90后”情侶,兩人去年離開上海來到這里,開了家茶葉店。他們說,雖然剛來的時候很喜歡這里,但因為人地生疏也打過退堂鼓。隨著各方面配套不斷完善,兩人和許多其他外來者一樣,逐漸融入并愛上了這里。身在這個小城市,他們過上了喜歡的慢生活,但互聯網時代讓他們的生活和知識水準不比上海的親友差,還通過網絡營銷為生意打開了局面。 為促進新區發展,當地政府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引進了萬凱新材料、聯鑫板材等企業,形成了以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機械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及其他技術含量高、污染少、成長性好的新興產業為主的格局。近些年,總部基地廠店城等重大產業項目也相繼落戶,尖山新區開啟了新的商貿服務業和總部經濟發展時代。 產業發展了,但產城融合不足等矛盾也凸顯出來。許多在附近企業上班的員工收入頗豐,但以前常抱怨找不到合適的休閑生活場所,下班后只能開車回海寧市區。2015年5月,江南首個民俗印象體驗地——“尖山寬塘”在這里開街。浙江寬塘休閑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傅麗告訴記者,想把寬塘打造成為“商業味沒那么濃的麗江”,讓每個店鋪都有特色、有故事。 其實,傅麗并不是一開始就這樣想的。傅麗長期從事房地產開發,在房地產火爆的2011年,她在這里拍到了一塊地,準備像以往一樣,把房子蓋好賣掉就換個地方接著開發。但后來房地產市場降溫,周邊的房子開始變得不大好賣,她發現以前那種掙快錢的暴富方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經過思考后便將這里打造成為美食街區,吸引南來北往的游客。為了打造特色美食街,她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主創為顧問,吸引片中介紹的20多種全國各地風味美食入駐。但不是每件事都能盡如人意,傅麗告訴記者,因為前期定位與實際呈現有所差距,起初人氣不夠的問題比較明顯,因此虧了200多萬元。 為營造濃郁的文化氣息,傅麗跑了許多地方搜集了數百萬件古香古色的古磚、古瓦和老木料,作為建筑材料精心打磨每個細節;為了讓南來北往的游客能多點留下來的時間,還建設了“愛情公寓”商品房和“侶途”民宿。 今年,寬塘將引入剪紙、做年糕、捏面人、皮影戲等項目,增強展示性和參與性,用傅麗的話說,就是“雕刻一條有腔調的街”。隨著人氣不斷聚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寬塘、了解了尖山,也樂意在附近開啟新的生活。 |
相關閱讀:
- [ 02-15]【網絡媒體走轉改】不同代人的“春節記憶”
- [ 02-15]網絡媒體走轉改:海內外華僑喜迎春節 留住老傳統
- [ 02-14]【網絡媒體走轉改】鄭鐵警方吹響春運“集結號”
- [ 02-14]【網絡媒體走轉改】 探訪"毛澤東號"列車背后的故事
- [ 02-14]網絡媒體走轉改:大連暴雪 環衛工人清理積雪至深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