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學者:2016中國財政政策應更積極
2016-02-16 22:4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電 (記者 丁棟)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16日在北京表示,面對通貨緊縮的壓力,2016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應該是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實施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防止陷入債務與通縮的惡性循環。 在當天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端智庫論壇——2016年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雪松表示,2015年中國通縮壓力加大,原因有三:一是國內產能過剩的加劇;二是國際輸入性影響加劇;三是人民幣匯率2015年階段性高估,導致輸入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 對于2016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他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要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力度,著力構建新型央地財稅關系。在投資領域,應加強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公共產品投資,在生產領域,應完善營改增改革,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的稅率,在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的方式,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在消費領域,要改善消費環境,打通消費流通環節的一些薄弱環節。 “積極財政政策要著眼于算總賬,要特別處理好央地財政關系,適度擴大地方財政來源,調動地方積極性,一方面增加地方稅收分成比例,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新的地方稅體系,逐漸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李雪松建議。 其次,實施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防止陷入債務與通縮的惡性循環。“目前這個階段要防止過度寬松導致的資產泡沫,實施一些結構寬松的貨幣政策,防止過度寬松流向虛擬經濟,”他建議,要加快推進“一行三會”的治理體系的改革,加快構筑統一監管、共同監管、大數據監管和長期利益監管的新體系,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三,加快競爭性國企改革,推進僵尸企業處置。他強調,要加快推進企業去產能和僵尸企業處置,推進競爭性國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緩解通縮壓力。加大中國四個自貿區改革力度,為中國整體改革推進創造有益經驗。(完) |
相關閱讀:
- [ 02-03]社科院藍皮書:今年股市將處震蕩筑底狀態
- [ 01-26]省社科院領導走訪慰問幫扶蹲點單位
- [ 01-25]省社科院開展“迎新春送春聯”進農村活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