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2萬元買了一塊勞力士手表,17年后發現手表是假的——聽來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杭州。17年前的1999年,4.2萬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公開報道,1998年,杭州城西一些樓盤尾盤的價格還不到3000元/平方米。 手表的主人徐先生在2個多月前一次到北美探親時獲悉此事,回國后去當年購買手表的商場投訴,但商場表示“此表非彼表”——你如何能證明現在拿來的假表就是當年商場銷售的呢?所以不予處理。 徐先生把遭遇公布在杭州本地論壇上,他覺得自己不會是唯一“受害者”,希望能找到和他有過類似遭遇的人一起來維權——他的想法很簡單:找到事情真相。 一個有關于名表的話題引發討論:該怎么來判斷所購手表的真偽? 勞力士指定維修保養點,這表非正品 “當時我去北美探親,有朋友推薦指定的勞力士維修保養點,否則這個秘密到現在都可能沒有揭開。”徐先生步入中年,生活狀態不錯,孩子都已經留學國外。那個維修保養點也是靠譜的,因為他的朋友在那里做過保養,這個指定點也營業超過20年了。就這一次偶然的手表保養,引出了一個發生在17年的故事。 北美某勞力士指定維修保養點的工作人員很熱情,但就是不肯給徐先生的手表做保養,最后拗不過,出了一份拒絕保養的說明:因為是非正品,所以不能接受該手表的維修和保養。 “非正品?什么意思?怎么可能!”徐先生覺得非常震驚。他清楚地記得這塊手表是他和家人在1999年2月購買于杭州某知名大商場,價格是42174元。買來后因為價格昂貴平時常常鎖在保險箱中,也從來沒有外借或者“換手”過。他一直沒有懷疑過這塊表的身份,沒想到這塊表卻讓他顏面盡失。 如何證明現在的假表,就是商場銷售的那只 一塊從知名商場買來的勞力士突然變成假貨有兩種可能:第一是在使用過程中被人調包了,第二是他買入的本來就不是真品。 想象自己平時的妥善保管,也仔細回憶了使用中的多個環節,他確定手表沒有上過第二個人的手,于是在回杭后就即刻聯系了杭州這家百貨商場。 2015年11月30日,徐先生帶著勞力士表、原始發票、保修卡/(手表)身份證,以及北美某勞力士指定保養中心出具的說明,去和商場進行交涉。但事情的進展并沒有按徐先生預料的那樣進行——商場方面不不認賬,理由有二:購買時間太長;手表機芯、保修卡上的序列號不一致。 徐先生據理力爭:當時購買時營業員說序列號刻印在手表的機芯上,我不可能當場拆開手表去辨真偽;再說了,我本來就缺乏買高檔表的經驗,敢于下單完全是因為信任商場的知名度。至于為什么會到17年后才發現,徐先生也說因為是機械表,不需要換電池,只有拿去保養才可能發現真相。 商場相關負責人昨天在接受錢報記者采訪時說,投訴人的確在2015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去商場維權并表達過相關主張,但他們實在無力相幫。“對方提供的保修卡、手表身份證都是真的,也的確有當時的購物發票,但現場的驗證表明手表機芯處標注的序列號和保修卡的不一致,這樣情況我們沒法處理。”該負責人說,他們也很理解投訴人的心情,這樣的事情如果是攤上自己可能也會取證無門,但實際操作中還是需要證據說話,要能證明這只表就是當時商場銷售的那只表。 之后,徐先生投訴到了消協。對方給他回復說,時間久了,相關人員也找不到了,幫不了、愛莫能助…… 辨認名表真假,聽聽專業人士說法 徐先生現在有兩條路走:第一是向法院起訴;第二是組成維權聯盟。以目前的證據來看,他勝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他在網絡發帖,希望能找到和他經歷相近的人。“如果出現2只以上的假勞力士,那說服力就大得多”,他這么考慮。 在徐先生多方尋求幫助的同時,我們也試圖為購買名表加上一份保障。 錢江晚報記者采訪了亨得利(上海)名表維修中心。“一般來說名表的外觀上都不太會刻印序列號,消費者的確很難確認機芯的號碼和保修卡的號碼是否一致。”相關負責人說,但從勞力士而言,辨別真偽的方法不少,比如假冒勞力士腕表表盤上鑲鉆大小不一、位置不齊,夜光點的位置不齊,日歷框與表盤對不齊等。 “更重要的是激光防偽標識,藍寶石表鏡上的六點鐘方向面蝕刻一個標志,這個標志需要放大鏡才可以看到,如果出現S標志,說明該表鏡已經換過;真品的勞力士表鏡標志152個距點組成,火柴頭的部分是7個點,開口圓圈為14個點。”他說,蝕刻標志是在2002年開始出現的,不適用于此前,而且這些辨別都非常專業,普通消費者很難判斷。“如果想買到正品,只有一個選擇,去信譽良好的商場;如果商場搞手腳,消費者只能是吃了啞巴虧,有理沒地兒說。” |
相關閱讀:
- [ 03-13]乘客七萬元勞力士表落在動車上 乘警找到歸還原主
- [ 01-07]杭州勞力士手表維修點 勞力士手表杭州售后
- [ 01-06]“快手賊”趁店主打開柜子 搶走兩只二手勞力士
- [ 11-05]網購勞力士表兩天慢了1個小時 福州市民損失千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